海王生物:谁该为大股东的会计游戏埋单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4-30 06:23:14
一直以来,擅长以各种会计政策变化来调节报表利润的海王生物(000078.SZ),终于就要在2005年的年报露出它巨亏的庐山真面目了。
去年7月,海王生物首次公告预计2005年上半年利润将会大幅下滑,亏损额将达9300万元;2005年10月,公司再次公布2005年全年亏损的业绩预告;2006年1月20日,公司预计亏损额登台亮相,数字高达5.8亿元。
对于海王生物突如其来的巨额亏损,也许投资者是雾里看花,但我们却是见怪不怪,因为这是几年来它财务造假的必由之路,也是它进行会计游戏的必然结果。
早在2002年5月,上海财务舞弊研究中心就已经撰文《海王生物:欺诈成就未来》,对其高价增发圈钱以及大股东巧取豪夺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提出质疑。2005年半年报之前,中心又撰文《海王生物: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数字游戏标本》,认为其一直减值准备计提不足,一旦潜亏地雷爆炸,其亏损的金额将以数亿元计。
从它1998年上市开始,海王生物的收益质量就不是很好,现金流结构也非常不合理,1999~2001三年以来它的经营净流量和投资净流量都是负的,完全依靠筹资获得的现金来维持公司的基本运营。纵然是这样漏洞百出,海王生物最终还是增发成功,于2000年末募集到了14亿元资金。也正是因为这14亿元,助其度过了财务危机。但是它的狐狸尾巴还是逐渐地露了出来。
假会计差错之名
2001年,即其增发股票后的第一年,公司就通过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将年初未分配利润从4863万元调减到了-1886万元,并追溯调整到1999年以前。调整之后公司1998、1999连续两年亏损,而这正好为其2000年欺诈增发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紧接着公司又变更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而如果沿用原有计提比例,2001年公司报表将不再盈利。
最近几年海王生物的净利润一直在几千万元左右,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一系列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基础之上的。其2002年报称,股权投资差额摊销期限的调整使得该年利润总额增加2027万元;2003年报称,坏账变更使该年利润总额增加了8783万元。
2003年度海王生物将北京巨能股权转让,转让方以亚洲能源股份抵债,而该股价格被严重操纵,以每股2元作价抵偿,“炒高股价、以股抵债”奇招令人折服。但由于股价回归的必然趋势,海王生物去年半年报计提了4700万元的亚洲能源投资跌价准备,并且面临进一步减值压力。
一步错,步步错。本来减值准备计提已严重不足,海王生物还继续将股权投资差额年限从10年延长至20年,如此激进的会计政策令人害怕。而如果没有上述两项会计估计变更的及时挽救,海王生物2002、2003年也将报亏。
此外,2004年度更正差错,使公司2003年利润总额累计减少4025万元,2003年末净资产累计减少11047万元;2003年年度更正差错,公司年初的现金等价物减少1.5亿元;2002年度差错更正共计调减了期初净资产1120万元;2001年度差错更正累计使2001年年初未分配利润减少4855万元,重大会计差错总额5993万元。
借关联交易之手
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关联交易转移亏损一直是海王生物运用得游刃有余的一项财技。
应收款项是首当其冲的好工具。据2001年的年报,海王生物除了支付给深圳市名派广告有限公司2001年10173万元的广告费之外,还预付了2002年的广告费11396万元,另外还有该公司的其他应收款4865万元。很少会有广告商拖欠客户的款项,那么这个“名派广告”是何方神圣?原来,其总经理以及股东与海王生物的高管人员与股东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资本运作是海王生物更高明的手段。1999年收购海王药业并将其法人资格注销,使得1.67亿元的股权投资差额作为商誉入账,按40年摊销。这一事项使得其2000年虚增利润1256万元(后来已追溯调整,但是其发生在增发股票之前)。
2000年收购北京巨能更具技术性。海王生物其实是北京巨能的间接股东之一,收购时评估北京巨能公司的价值为5亿元,最后以3亿元的价格获取其41%的股权,且不说北京巨能当年的实际利润只有预测利润的一半,单就当时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前景以及补钙品的销售市场来看,其41%的股权到底值不值3亿元也让人存疑。
收入资金来去不明
增发使公司银行存款大量增加,2001年报上披露有11.9亿元的货币资金,其中定期存款2.2亿元,但其短期借款却从5.58亿元迅速扩张到8.9亿元,全部为保证和银行承兑汇票的形式。典型的左手借款右手存款,而且从应收款项的详细科目来看,应收账款2.8117亿元,其他应收款3.5251亿元,预付账款1.6696亿元,海王生物巨额资金已被占用。而之后的几年,短期借款继续有增无减并且居高不下,货币资金却从2003年的14亿元陡降至7亿元。不但是募集资金去向不明,海王生物一些收入也来路不明。
2000年其子公司北京巨能将独家经营权转让给浙江巨能获得2000万元的收入,而这个浙江巨能还拖欠海王生物5100万元的款项,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着确切的关联关系?2001年,海王生物获得杭州余杭区的财政补贴5000万元。它的生产基地并不在杭州,仅仅是在2001年报中披露了将要在杭州建立技术中心基地,就得到了余杭区慷慨解囊的巨额补助,这背后又是为何?
2003年,海王生物实现收入14.56亿元。而这14.56亿元中,主要是本年度新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山东潍坊海王医药有限公司的药品批发所得。扣除近10亿元的药品销售收入,海王生物实现的收入只有4.58亿元,其中有2.79亿元是卖给报刊媒体的,所有销售均以媒体承诺的以1~3年内的广告版面为偿付方式,这些也许并不存在的销售在不具备确认的条件下硬是提前确认为了收入,同时这2.79亿元的广告费用将给海王生物未来3年的盈利构成巨大的压力。
2004年,它的收入高达23.21亿元,仍然主要来自于其控股子公司的药品批发收入。而这个一年营业额17.54亿元、总资产11.33亿元、年净利仅有2913万元的大型药品批发公司,海王生物只花了4000万元就取得60%的控股权,真是不可思议!
海王生物一直借助于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延迟亏空的暴露,并希望通过各种会计政策调整来弥补亏空,挽救公司。如果说2000年增发之前的海王生物还做一点实业,好好开发、销售产品,那么2000年增发成功后的海王生物已经放弃了产品的正常经营。而现在终于到了青黄不接、摊牌的时候了,不得不自爆2005年亏损将达5.8亿元,而其2001~2004年四年的净利润加起来也不过1.88亿元。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