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掌握角膜保鲜技术国产眼内缓释药物呼之欲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12 23:05:04
9月1日,获得2006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的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在获奖演讲会上报告,我国眼库角膜保存技术,为我国角膜捐献立法后眼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他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合作研究的眼内缓释眼科创新药物已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
据介绍,角膜移植需要供体,供体的采集、贮存、筛选、检测、保存,被称之为“眼库”技术,其中主要是角膜的活性保存。1987年,谢立信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人脐带血清角膜活性保存液”。经反复改进,1997年他与董晓光教授共同研制的“DX角膜中期保存液”,将角膜的活性保存时间由4天提高到11天,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保存液的1/5。此技术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2年,他们用研制出的角膜器官培养保存液,在国内首先开展器官培养保存角膜的研究,可以保存角膜内皮活性4周,并已成功用于临床。这些研究使角膜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保存方法都得以完善,把我国眼库角膜保存技术成功提升到了国际水平。
上世纪90年代初,谢立信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合作研究眼内缓释新载体PGLC,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眼内缓释载体。此后,他们先后研制出长效环孢素眼内释药体系、雷帕霉素缓释系统、FK506缓释系统、肝素缓释系统等眼科创新药物,使眼内药物浓度长期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治疗水平上,减少药物用量、用药次数和毒副作用,增加药物滞留时间,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这些研究得到国家“863”重大专项等课题的资助。
(转载自“健康报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