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微米即可不必纳米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8-16 21:10:16
纳米中药可提升传统中药的质量和水平,但可能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增加保质及储存难度。 众所周知,纳米是一种度量单位。1纳米为1/100万毫米,即1毫微米。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粒径小于100纳米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前期研究表明,对某些矿物药进行纳米化处理,可出现某些新的药效学特性。纳米中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临床疗效,而且方便携带,节约药源。与微米中药相比,纳米中药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中药的药学特性。 必须肯定,纳米中药对于采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中药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纳米中药远非完美。首先,中药的成分十分复杂,且机制不明,对其进行纳米化处理,通过纳米颗粒的改性作用,有可能使某些中药原有的缺陷得以纠正,疗效增强,但也可能适得其反。如经纳米化处理后有可能成倍增强中药的A效应,也有可能明显减弱B效应,还有可能产生原本没有的C效应和D效应。在毒副反应方面,亦可能出现类似的变化。这种纳米化后中药有效成分和药效学的不确定性,将给药物质量的稳定可控留下隐患。其次,纳米中药的范围应有所限制,如果限定在某些含低分子、无机分子或难溶性的矿物药,则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但若将纳米化范围推而广之,甚至包括中药饮片,则需谨慎,不能为获得纳米微粒而损坏了药物的有效成分。每味中药饮片就像一个含有众多化合物的仓库,人们对其有效成分与非有效成分还认识不清,仓促对其纳米化处理有可能得不偿失。同时,目前纳米颗粒的制备成本过高,原本以质优价廉取胜的中药经纳米化处理后,将失去价格优势。因此,即便纳米中药在技术上成熟,也可能将因价格因素而难以推广。最后一个问题,纳米中药由于粒度超细,可能影响到药物的稳定性,增加保质和储存的困难。 虽然国内对纳米药物情有独钟,但国际上并没有将纳米技术应用于所有药物的趋势,而主要是用于改造某些难溶性药物,或保护某些特殊活性药物。前者目的在于改善提高生物利用度,如纳米钙;后者主要是控制药物的释放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如口服活性肽等。 微米中药可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加快药物的起效时间。 “提出微米中药概念,目的是开拓高新技术在中药现代化领域的应用,使中药成为国际社会所能接受的药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陆付耳教授介绍了他们的科研思路。 微米中药是指能保持中药固有药效学物质基础的、粒度为微米级的新型中药。微米中药包括微米中药材、中药微米提取物和微米中药制剂。将微米技术引入中药制造领域,可改变传统中药“粗、大、黑”面貌,使之成为质量稳定可控、疗效可靠、制剂精良的现代中药。 1微米是1纳米的1000倍,相当于1/60头发丝直径的大小。为什么微米能保持中药固有疗效,纳米却改变了中药原有药性呢?微米中药一般颗粒粒径在1-75微米范围内,平均粒径为15微米左右,根据物理学原理,粒径在此范围之内的颗粒中药所含药效学物质基础与原普通中药饮片或制剂相比,将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也不会影响中药属性、药效特征和功能主治。微米量级的中药只是颗粒大小的超细化,其细化程度尚不涉及原子或分子结构层面上的变化,因此,不会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更不会对安全用药构成威胁。 微米中药最大的优势是大大地提高了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从药物学来说,药物的溶出速度与药物的颗粒比表面积成正相关,而比表面积与粒径成反比。因此,药物的粒径越细,则其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微米中药藉其颗粒达到超细粉末的水平,其比表面积显著增加,药物有效成分在胃肠道的溶解度明显增加,从而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加快药物起效时间。除了口服给药以外,中药局部贴敷、穴位给药与透皮吸收等传统治疗方法,也都将随着微米中药生物利用度的提高而产生新的治疗效果,发挥新的治疗作用。此外,微米中药及相关技术还将促进中药剂型的多样化,加速中药颊含片、舌面速溶片、干粉吸入剂、喷雾剂等新剂型的开发,以适应不同病人的需求。 我国是一个传统医药大国,却不是传统医药强国,微米中药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迅速全面提升我国中药行业的科技水平,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增强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与纳米中药相比,成本价格大大降低,因而在当前微米中药更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当然,微米中药也有尚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如稳定性、储存等,但这些困难并不是不可逾越的。 据了解,微米中药目前已不是纸上谈兵,微米中药材的制备方法、中药微米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和微米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已申请注册了专利,这是属于我国自己的知识产权,也是国际上第一个将微米技术用于中药研制的创举。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