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糖化血红蛋白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关键指标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7-21 06:59:31
80%糖尿病患者因冠心病死亡。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然而,血糖控制不达标已经成为全球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近日,全国10个省市的糖尿病和内分泌科专家汇聚北京,参加“强化控制血糖达标”全球项目在中国的启动仪式,同时探讨如何解决患者血糖达标难这个大难题。
据了解,“强化控制血糖达标”全球项目旨在革新传统治疗理念,宣传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提高血糖达标率,降低糖尿病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达标,是糖尿病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不能得到很好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北京301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甚至医生混淆了监控指标与诊断指标。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只是糖尿病的诊断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才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患者应该每3-6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监控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个必要部分。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的测定,只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且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并不稳定。糖化血红蛋白则不同,它稳定可靠地反映以 前数周内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更适合作为糖尿病的监控指标。
另外,糖化血红蛋白和因糖尿病引发心血管并发症所造成的死亡率有紧密的关联。据英国剑桥医学院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在男性患者中,血红蛋白A1c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率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而且与其他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无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纪立农教授提醒广大患者:如果仅控制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而没有控制好糖化血红蛋白,就证明血糖水平仍然不正常,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传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首先从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开始,然后采取单个药物治疗。若治疗不理想,再添加药物。但是传统的治疗方案过于保守,不能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而且可能耽误最佳控制时机。“强化控制血糖达标”全球项目提倡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方法:尽早药物治疗,尽早联合治疗。
上海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邹大进教授也指出,因为生活节奏变快,工作繁忙,饮食规律变化,部分患者已经不可能做到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尽早采用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这批患者血糖达标,避免走上心血管并发症的“不归之路”。
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层出不穷。不管是单药还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必须理性化。广州中山二院付祖植教授说,80%到90%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胰岛素抵抗的加剧伴随2型糖尿病的不断发展。所以任何强化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必须建立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
北京301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不能只考虑降低餐后或空腹血糖,而是要从“源头”开始,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获得长期稳定的血糖控制。在糖尿病的起始治疗阶段,保持减轻胰岛素抵抗药物(例如胰岛素增敏剂)的使用,不但能通过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血管病变,还能够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减少大血管病变。
据悉,今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将修改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在修改后的指南中,改善胰岛素抵抗,强化血糖控制将占有重要地位。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