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成功研制微囊发生器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2-24 14:30:59
休 闲 居 编 辑
我国在应用微囊化转基因功能细胞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突破,由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郑树教授领导的“微囊化功能细胞的研制及抗肿瘤研究”课题组,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潜心研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囊发生器,并为其他疾病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该研究成果日前荣获浙江省医疗卫生科技创新一等奖。
据了解,我国癌症发病人数每年为180万~200万,死亡人数每年为140万~150万。目前使用的放射疗法和化学药物疗法,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累及正常细胞,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在探索更好的肿瘤治疗技术与方法。
由我国著名肿瘤学专家郑树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从2000年12月开始开展对微囊化功能细胞制备及抗肿瘤的研究,在4个方面取得突破。
第一,成功地研制出我国首台多通道微囊发生器。只要在微囊发生器原料入口处加入海藻酸钠和有关的制膜基质,发生器就能成批生产大小均匀的微囊。微囊对人体安全,不发生排异反应,而且具有良好的通透性、牢固性。这种微囊在装入杀灭癌细胞或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或装入能分泌杀灭癌细胞特殊物质的转基因细胞后,它们就成为治疗癌症的新一代武器――微囊化功能细胞。微囊和微囊化细胞的研制,都是在微囊发生器的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的。
第二,进行了人内皮抑素(hEN)基因修饰细胞的建立及微囊化SWI38-hEN细胞的生物效应研究。表明微囊化基因修饰细胞在体内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在肿瘤靶向血管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通过微囊化mIFN-γ(干扰素-γ)和mIL-12(白细胞介素-12)基因修饰细胞的建立及其抗肿瘤免疫效应研究,表明微囊化基因修饰细胞是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
第四,开展人Maspin基因修饰细胞的建立及其微囊化细胞的抗肿瘤研究。证实了该微囊化细胞在体外可影响肿瘤细胞的运动和黏附功能,抑制内皮细胞的运动;在体内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上述微囊化细胞具有不同的抗肿瘤功能,所以称为微囊化功能细胞,分别起到抑制与阻止肿瘤新生血管生长、增强对肿瘤细胞杀灭能力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转移等作用。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