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制药厂改制的调查与思考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29 21:43:50
新华社信息4月16日,在原广西玉林制药厂的大门口,在一片掌声和欢呼声中,“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牌匾被再一次挂起,取代了“广西玉林制药厂”的厂标。曾因“走回头路”而在广西遐迩闻名的这家中型中药企业,这一次的“再回头”,又引起了广西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玉林市政府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这一回的改制,基本上是规范的,成功的,其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一个动人的故事:老马两吃“回头草” 事情的原委还要从头说起:1993年初,玉林地区决定借鉴外地的做法,在全地区国有企业中全面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并要求在1997年全面完成。玉林制药厂被指定为率先建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试点单位,于是1993年7月1日,“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厂长马声宏随之成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按照有关改制方案,广西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股、法人股、职工个人股所占份额之比为55:27:18。当时,国外3家、国内6家企业都表示要认购总共1280万元的法人股,但后来谁也没来购买,法人股的募集未能成功。而全厂近700名职工却表现踊跃,争先认购个人股650万元。工厂以固定资产投入2600万元,作为国家股。这样,玉药公司的股份组成,国家股和个人股分别占80%和20%。 于是乎,玉药公司出现了不少令人困惑的情况:不是说实行股份制后“三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吗?其实不然。国家股占了80%,全厂近700名职工所购的股份仅占20%,而且人人平均持股,经营人员缺乏压力和动力,员工们仍然端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同时,因为是国家控股,政府干预企业具体经营事务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再有,公司有了利润以后,职工为了尽快收回投资,总想把利润的绝大部分都分掉;国家股也要参加分红,可是谁来代表国家股分红?玉药公司认为,国家股原本是工厂的固定资产,国家股的分红理应留在公司。而财政部门则认为,国家股分红必须交地区国资局(即市财政局),可是,这样一来公司在银行的贷款怎么还,又怎能增加技改投入和扩大再生产? 玉药公司成立3年多来,这些问题始终没有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企业的发展前景渺茫。马声宏也曾带着这些问题请教过有关专家,但得到的回答是:“老马,这些问题等以后再说吧。”当时国家有关部门曾下发文件,规定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凡在1997年达不到规范要求的,都要退回去。马声宏感到,他们搞的股份制公司,难以达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既然一时规范不了,就退回去算了。马声宏的意见得到了公司领导和股东大会的一致通过,于是在1996年分红之后,公司拿出600多万元将个人股全部赎回。1997年元旦,又恢复成为制药厂。 退回到国有工厂以后,马声宏常说,改革的路可以反复探索,但改革的步子不能停顿。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玉药的最终目标,还是要进行公司制改造,实现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玉林制药厂坚持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致力激活内部机制。与此同时,深入进行以产品质量为中心的全面整顿。他们对当家产品如正骨水、云香精、鸡骨草胶囊、湿毒清胶囊等,制定出更为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整改措施,千方百计提高药品的疗效,扩大市场占有率。他们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开发和引进了国家级新药三七伤药胶囊、睡安胶囊等十来种新产品,已陆续投放市场。2000年以来,玉林制药厂共接受药检部门抽检20多批次,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近几年,工厂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分头到各地考察了一些股份制企业,高兴地看到不少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获得成功,他们当年改制中遇到的难题已有了解决办法,再次进行改制已是水到渠成。在各项筹备工作完成以后,终于在2001年12月30日领取了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执照。 二、核心是产权 关键要规范 有了上一回的教训,又借鉴了外地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他们在进行第二次改制时,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首先是打破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玉药厂是一个中二型中成药企业,它从五十年代成立以来,直到八十年代中期,都是亏多盈少,并不景气。八十年代后期,工厂技术干部马声宏出任厂长,带领“一班人”锐意进取,才创造了连续10多年盈利的佳绩。根据自治区有关中小企业几种改革办法的规定,为了使企业今后不因领导人的变更而兴衰莫测,玉药下决心因企制宜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在改制中,他们既不回避产权问题,又坚持规范运作,不把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确保保值增值。同时,国有股既没有控股,又没有全退。现在企业员工所占股份已达到了85%,国有股仅为15%。按照计划,他们还将尽快筹建股份有限公司,待条件成熟时上市。 其次,改变了平均持股的局面。现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工会主席等8名经营管理者持股占36%。市经贸委主任骆书荣说,玉林制药厂的经营管理者,已被实践证明是经营有方的,让他们多持股是令人信得过的。只有让经营者多持股,才能真正把责、权、利捆在一起,压力大,动力也大;企业创利税多,个人收入才能多,这就为从根本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打下了基础,对国家、企业、员工都有利。 再次,真正搞活了用工机制。原有员工按其工龄、职务等条件,在获取一定的经济补偿后,国有企业职工身份变成了股份制企业的员工,并与新公司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从此,他们可以是公司的股民,但不一定是公司的固定员工,根据企业需要和本人表现,可进可出,能上能下。这样,喊了多少年的“打破铁饭碗”便成了现实。 在筹建公司的将近一年的日日夜夜里,玉林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来到工厂中间,就员工们提出经营者为什么要多持股、职工为什么要进行身份置换等几十个问题开展对话、谈心,终于使全体员工心悦诚服,改革总体方案以及4个改革具体方案、2个办法,全都被职代会以全票通过。 三、光明的前景 深刻的启示 玉药终于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员工们都说:“这一回我们真正走上了发展的康庄大道,再也不回头了。” “老马两吃回头草”,给人们留下了怎样的启示?记者综合被采访者的看法,大致有三: 其一,“一股就灵”不灵,“一卖了之”也不行。玉药第一次改制,搞了3年多也没成功,不得以走了“回头路”。“一股就灵”何以不灵?骆书荣分析说,根本原因是那一次的改革虽然挂起了股份制公司的牌子,但企业只是有了时髦的外壳,而内核依旧,机制不活,不过是“换牌公司”而已。 第一次“回头”后,不少干部职工都说,玉药要么永远维持国有厂的现状,要么把国有资产以最优惠的价格出售给私人经营算了。玉药决策者们最早提出的改制方案,也是要求国有资本全退。但玉林市委、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认为玉林制药厂的改制,不但不可将国有资产无偿地量化给个人,而且,玉药的股份并不是像有的困难企业那样没人要,而是大家争着认购,因此即使国家不控股,也不一步到位地全退。国家继续拥有一小部分股权,既可为企业实现政企脱钩创造一定条件,还可使国家在改制中获得更多的利益。骆书荣算了一笔帐:作为第一步,先卖掉85%的股权,财政可进帐3000多万元。等今后玉药股份公司上市后,再卖掉15%的股份,每股至少可得5元,这样国家又可收入5000多万元。 玉药改制,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对无形资产进行了认真评估记帐。对此,玉药员工开头很是想不通,他们说,外地很多地方的国企改制,都没有对无形资产评估,对玉药干嘛要评估?对此,玉林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解释是:玉药的品牌,也是一笔不菲的财富。考虑玉药员工为创造这个品牌作出了很大贡献,这笔无形资产国家与企业可各算一半,待到今后国有资本全退时,再由玉药公司上缴国家。 其二,因企制宜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为政企脱钩打下了基础。原先人们曾担心,国有股虽然仅占15%,这就可能使政府具有85%的干预企业的能量。骆书荣说,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现在玉药公司已建立健全了董事会、监理会和经理层,企业的一切重大决策,必须由董事会按照程序作出,所有决定由负责人签字,一经通过即可付诸实施,再没有以往那么多的行政审批环节。在董事会中,代表政府的董事仅有一名。政府如对企业的经营有建议,也要得到董事会通过才能实行,政府没有理由也没有可能去干预企业经营。如今的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已基本建立健全了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和自负盈亏的竞争主体。 其三,确保现有国有资产不流失,升值比保值更加重要。目前,卖给员工的85%的股份的全部资金已收归财政。此外,还有15%的股份将在企业上市增值时出售。有关专家对玉药改制情况考察后指出,玉药改制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他们说,那些决策不当、经营不善、严重亏损的企业,国有资产才是真正的流失。像玉药公司经过动真格的改制,将使企业越做越大,越来越强,因此交给国家的税收也会越来越多。 玉药公司尽管才刚刚诞生,但也显示出旺盛的生机活力,全厂员工同心同德,为把企业做大做强奋力拼搏。今年3月,公司销售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9%,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了两倍多。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