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推动抗感染药的开发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29 23:20:51
行业本身的特性所决定,新技术的突破一向是医药行业发展的主导驱动因素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包括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现代生物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医药产业的发展。 随着致病菌和病毒对药物不断产生耐药性,抗感染药的发展与生物技术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抗生素为例:目前不仅各种细菌对各种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等产生了耐药性,就连药物学家称为是对付耐药菌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万古霉素也已在医院里发现了“万古霉素低敏感性金葡菌”等耐药菌。由于细菌和病毒耐药现象的蔓延,如何对付越来越普遍的耐药菌及病毒已成为国际医学界所面临的棘手难题。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技术的发展成为开发新型抗感染药物的最大推动力。 生物技术在抗感染药物领域的应用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知道,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理包括:改变自身染色体(耐药性遗传因子)、分泌出某种酶从而使抗菌药失去活性、产生某种“耐药排泄泵”、外膜通透性降低等。因而,有效阻碍细菌核酸、蛋白、细胞壁的合成,阻碍细菌细胞的分裂、细菌内信号的传递,阻滞细菌蛋白质的分泌、抑制细菌内的药物排泄泵等成为新型抗菌药的作用目标。近年来,运用生物技术进行抗耐药菌药物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各种酶阻滞剂、DNA阻滞剂将成为阻碍细菌繁殖的有效武器。因而,生物技术在抗感染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技术在抗感染药物领域的应用成为世界制药业的热点。目前,世界上新一轮抗感染药物的开发已拉开序幕。国外制药企业纷纷与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合作,运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型抗感染药物。例如近期美国Biosynexus公司与GSK公司生物部签署了开发新型抗感染药的协议,将分析与药学有关的病原体的基因组,并将其与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体已测序的基因组进行比较,有望揭示一些以前未知的蛋白质和基因,确认新的药物靶点;BritshBiotech公司与Genesoft公司开始进行一种新的抗生素肽去甲酰酶抑制剂的人体试验。我国已加入了世贸组织,抗感染药物首当其冲受到全球化竞争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制药企业也应意识到生物技术对开发抗感染药物的重要性,抓紧时机开发自己的产品。 我国的医药政策导向也反映了生物技术对抗感染药物开发的重要性。“十五”期间,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发展现代生物制药、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发展优势原料药。其中,生物制药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就是重点利用重组DAN技术和原生质融合技术构建新菌种,或改造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等产品的生产菌种。国家经贸委发布的《近期工业行业发展导向》也涉及生物技术在抗感染药物领域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一,重点发展临床需要且具有独特疗效的急救药物、心血管药物、糖尿病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二,采用酶法生产7-氨基头孢烷酸、发酵法生产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一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等新工艺,改造提升现有抗生素及维生素等传统出口优势品种。三,加快生物工程技术在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等方面的应用。 加强生物技术成果向下游产品转化是我国抗感染药行业取得突破的实质性措施。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抗感染药物都是仿制品。而实际上,我国的多项生物技术在实验室阶段与国际水平接近,甚至某些技术超过国际水平,然而生物工程的产业化水平,即下游工艺技术水平却很落后。据权威人士估计,我国在生物医药产品研究开发领域中的“上游技术”平均仅比国际水平落后3~5年,而“下游技术”却至少相差15年以上。因而,只有加强有针对性的生物技术的研究,加快成果向下游产品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抗感染药行业重复建设、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不良价格竞争等不利因素。据预计,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的生物制药产值将以不低于12%的速度蓬勃发展。在良好的产业环境下,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必将对抗感染药物的开发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转摘自“中药通”)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