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1:39:06
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范围,主要指以降人血液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在医疗急救、战伤抢救以及某些特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血液制品有着其它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休闲 居编 辑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生产工艺、质量水平和总体生产规模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满足了我国人民对主要血液制品的要求,但目前血液制品行业同时还存在着综合利用水平低、市澈争激烈、经济效益下滑等困难。
一、我国血液制品的发展过程
70年代以前,我国血液制品的生产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以及血液制品利凡诺工艺的使用,使血液制品成为低投入高产出的行业,短短10年时间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达到50多个,而这些厂家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到80年代中期,为了防止血液制品传播肝炎、爱滋病,我国开始着手对血液制品进行整顿:1985年禁止进口除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1989年对全国血液制品进行检查验收;1990年提出每噬暂时保留一个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等限制性措施;1991年停止冻干血浆的生产;1995年对全国原料血浆采集点进行整顿,为防止肝炎等疾病通过采血发生交叉感染,推广使用单采机,1997年1月全行业实现了机采目标;1996年全面停止利凡诺工艺的使用;从1996年起,明确了所有血液制品必须采取病毒灭话工艺;199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对血液制品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1999年9月,血液制品全行业实现了GMP认证,成为我国制药业达到GMP标准的第一个行业;1999年又提出了在2000年底前,全行业必须实现洗瓶机械化和灌装自动化的要求。1999年,经过国家定点并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33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今后不再批准新的生产企业。
二、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现状及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整顿和提高,当前我国血液制品无论是从原料采集还是生产设施、工艺水平,已接近和达到国际水平,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较好的保证,但目前却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
(一)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由于我国目前血液制品中人血白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是主导产品,白蛋白产值是丙球的几倍,所以习惯上以白蛋白产量来衡量生产能力。目前我国33家血液制品生产厂家的白蛋白生产能力约为120~150吨/年,而我国现有的消费能力仅为80吨/年,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进口产品和替代产品带来的冲击;近年来血液进口制品大量涌入,仅1998年我国进口白蛋白达20余吨,预计我国加入WTO后血液制品的进口还会增加。随着社会医疗保险的普及和预防手段的多样化,使得原血液制品部分市场被替代产品取代。例如,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脂肪乳的用量以30%的速度增加,流感疫苗也以其确切的预防效果替代了丙种球蛋白等。
(三)市澈争激烈、经济效益下滑:各厂家竞相采取不同手段进行市澈争,造成当前血液制品市场价格混乱的无序竞争局面。有些厂家甚至为了取得生产成本的优势,采用低价劣质原料等违法手段,如果不加以制止,势必影响我国血液制品的质量水平。市场激烈竞争的直接结果是产品价格下降,当前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价格已经逼近成本线。在未来3~5年内,将有一批企业因无力承受市场压力而停产。
(四)综合利用水平低:我国从血浆中提取3~4种产品,而发达国家从血浆中提取10~13种产品,我国综合利用水平还很低。
三、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实行集约化生产、发挥规模效益:目前我国血液制品生产布局特点是点多、面广,平均生产规模偏小,生产成本普遍较高。这与美国20年前情况基本一致。70年代,美国全国有20多家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生产规模均不太大,到90年代末,市场淘汰的结果为仅剩5家,而且还有进一步减少的可能。从这五家的生产规模来看,年均投产量达到700~1500吨血浆水平。而我国平均每家投产量(按设计规模)仅有150~300吨血浆水平,最大的也不过500吨,况且实际投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规模的2/3。生产规模的小型化,导致固定成本相对偏高,难于发挥规模效益,整体效益下降。因此,应本着有利于集约化生产、有利于最大限度利用已有投入的原则,加快政策的调整,从而实现集约化生产、发挥规模效益。
(二)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目前我国血液制品综合开发水平不高,需要我们加大科研力度,更有效地利用血液资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拥有多个效益增长点。(三)参与国际市澈争:国际市场存在着两种不同情况:一方面发达国家在满足本国需要的背景下,大量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出口血液制品: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无力进行血液制品的生产,从而依赖进口。我们要抓住机遇,在已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力争取得国际公认或发达国家的质量认证,这里最主要的是WHO-GMP、欧盟EU-GMP及美国FDA-GMP标准。我国的血液制品一旦通过这类认证,在国际市场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在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最终的产品价格优势上。另外,国外的血液制品供应大国的血液制品产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萎缩。我国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大胆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完全有可能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转摘自“中华医药在线”)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