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杀入保健品业维生素市场竞争升级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1:49:41
非典已被控制,但非典引发的维生素市场的喧嚣并没有过去。6月初,以维生素C原料药生产为主导的石家庄制药集团公司推出了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产品。7月28日,西安利君制药集团也对外宣布,推出采用泡腾技术的维C补充剂产品。业界认为这可能引发新一轮维生素市场大战,并有可能改变维生素市场格局。
目前,国内的实力药企介入维生素产品的还不多。而国外品牌的维生素产品大都是知名的跨国医药企业生产的,如罗氏制药的力度伸、施贵宝的金施尔康、惠氏制药厂的善存、维存等。这次国内两家重量级药企同时杀入维生素市场,必将使现有的市场竞争升级。
休 闲 居编 辑
药企看好维生素市场
这次非典给全民进行了一次健康教育,对预防、保健类的维生素有了全新的认识。非典期间,各类维生素脱销,罗氏制药的力度伸维C泡腾片,成了市场上最为炙手可热的商品之一。除了中国的生产线外,位于阿根廷、法国和澳大利亚的力度伸生产基地都日夜工作、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
火爆的不光是“力度伸”,善存多维元素片、金施尔康、21金维它等富含维C的其他营养保健品也几乎全线脱销。4月下旬以来,维生素保健品的广告投放急剧攀升,黄金搭档、21金维他等纷纷在电视、报纸等不同媒体安排了广告。养生堂也借机推动成人维生素的上市。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企业也乘机蜂拥维生素市场。
一时间各种维生素纷纷登场。中国非处方药协会秘书长胡圣榆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市场上的维生素分保健食品类和非处方药类(OTC类)。国内的维生素以保健食品居多,而国外的维生素以OTC类为主。一般来说,OTC类维生素比保健食品类维生素审批要严,而且维生素质量比较也稳定”。据悉,原来的保健品分为食(健)和药(健),由于国家加强对保健品市场的管理取消了药(健),药(健)的保健品一部分进入保健食品,也有一部分进入非处方药(OTC)。
近期,石家庄制药、利君制药选择进军维生素市场格外引人关注。这两家都是有实力的药企,它们以OTC类维生素进入市场,直接挑战现有的维生素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评价:“它们进入维生素市场,必将引起维生素市场的重新洗牌”。特别是利君制药,它是第一家涉足维C泡腾产品的国有企业,由于泡腾技术需要的技术含量较高,国内介入的企业寥寥无几,其挑战的对手是跨国制药巨头罗氏。
据利君制药集团执行总裁乌志鸿透露:“利君制药对维C泡腾片的研制开发工作一直在进行,此次趁热出炉着实是希望能迅速抓住目前良好的商机”。业内人士也分析认为,利君推出维C泡腾产品绝非是一时的应景之作,而是老国企转型“突围”的突破口,进军OTC市场的一块试金石。
据悉,维生素类产品是美国销售量最大的保健品,也一直被中国保健品界的研究者看好。随着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消费者权衡自身支付医药费用的能力,将会更注重身体保健。复合维生素属于营养补给剂,在国外营养补给剂要占到非处方药市场的25%,而在中国的比例仅为4%,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
维生素市场竞争升级
虽然面对巨大的潜在维生素市场,但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中国市场不同西方市场,一方面由于几千年来的饮食习惯,中国人习惯于食补,认为从各类天然食品中一样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不需要专门补充某类维生素;另一方面,大多数中国人一直把保健品当成药品消费,认为有病才需要吃药或保健品。维生素虽然被普遍认同但并不认为是必须或立即要补充的东西。这注定了中国的维生素市场需要长时间的培育而建立品牌而不是短线炒作。而国内的一些企业却习惯于短线炒作,影响了国人对国内维生素产品的信任。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要占领保健品市场,必须加大市场开发力度,靠广告增强品牌亲和力,切莫炒作过头,要靠产品质量取胜。据国家食品营养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卢承前介绍,维生素产品最讲求搭配均衡和吸收效果,不同的“配方”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但许多同类产品中许多的含量和搭配极其简单,这样的产品根本达不到保健的作用。消费者必须谨慎地选择产品的品牌,对不太了解的品牌或非制药厂家的产品更需慎重。
国内企业生产的维生素大部分是保健食品,而以OTC类身份进入市场的维生素更容易给消费者安全、可靠的印象,加上国内药企比跨国药企在OTC市场上有更多的操作经验,因而国内药企选择了以OTC类切入维生素市场。乌志鸿告诉记者,利君制药已经成功地运作了“利君沙”处方药的品牌形象,下一步将树立非处方药的品牌,以后将推出治疗儿童感冒的“儿感康”、调节免疫的灵芝口服液等一系列OTC产品的。据悉,除利君制药之外,许多药企都储备了一些保健品,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推向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这些药企杀入保健品业必将从生产标准、安全标准等多方面冲击现有的保健品业,提升整个保健品业的水平。但这位人士也指出,保健食品类维生素在广告宣传和营销上比非处方药类维生素更有优势,在加上药企进入保健品领域,其营销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药企也是个巨大的挑战。(中国经济时报)
(转摘自“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