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抗真菌药物新品种
近年来医学的快速发展,在抗真菌病临床治疗的药物中,疗效较低、副作用较大的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在临床应用中已逐渐减少。常用于手足癣的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等复方制剂市场也濒临萎缩状态。
目前用于抗真菌病治疗的主要新药品种有:烯丙胺、三唑类、咪唑类三大类药物,此外还有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胞嘧啶、植物提取药物制剂等,主要剂型由口服、外用及静脉注射药物组成,现将活跃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新品种综述如下。
▲特比萘芬
特比萘芬属于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是20世纪90年代上市的七个新合成抗真菌药物之一。特比萘芬是瑞士诺华公司研制的新产品,1992年12月获美国FDA批准后上市。1999年后已转为非处方药品销售,国内市场主要有口服片剂和乳膏剂,商品名兰美抒,分别由北京诺华和天津中美史克进行市场开发,被誉为唯一杀灭真菌的药物。
特比萘芬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真菌细胞麦角甾醇合成过程中的鲨烯环氧化酶,可阻止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复制合成,破坏细胞膜中的脂质部分,致使真菌死亡,从而抑制真菌生长。该药口服吸收好,吸收率可达70%,亲脂性和亲角质性强,在皮下脂肪、皮肤、毛发组织中浓度较高,能渗入并储存于皮肤角质层和新生的毛发根部、甲板角质部分,临床常用于甲真菌病、手足癣及股癣的治疗。
在手足癣的治疗过程中,由于角质化干燥型手癣、足癣,其皮肤角质层厚,外用抗真菌药渗透性良莠不齐,近年来主张采用全身抗真菌药物疗法,临床研究表明,特比萘芬对甲真菌病、手癣、足癣治愈率可达84%,疗效优于灰黄霉素和唑类药物,对毛癣菌属的疗效也比小孢子菌属好,治愈率达86%以上,并且对具有耐药性的着色霉菌效果显著。
特比萘芬也是治疗真菌病初发期的首选药物,同时具有抗炎、抗纤维活性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偶然有出现胃肠反应和皮疹现象,极少数人出现味觉改变或丧失,以及肝功指数升高和血小板降低。
诺华公司的特比萘芬2000年的世界性销售额为7.56亿美元,2001年增长到8.3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在全球畅销药品中排名第63位。北京诺华的口服剂“兰美抒片”,2001年在国内重点城市医院抗真菌药品中的份额为8.31%,在擅长OTC药品市场开发的中美史克与诺华合作后,推出了“兰美抒软膏”,其广告的大力宣传已推进了销售的进一步攀升,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调研表明:在我国医院2002年4季度皮肤科用药中居榜首,市场份额占10.36%,兰美抒已占北京诺华公司全年经营业绩的4.5%,
国产特比萘芬乳膏剂“丁克”,早在1997年已由山东齐鲁制药生产销售,经临床应用疗效与合资产品相当,随着市场的推广和深入开发,临床应用已日益广泛,“丁克”在竞争中求发展,2001年在国内14重点城市医院抗真菌药品中已占10.33%的市场份额。
▲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是美国强生公司研制合成的二氧戊环三唑类药物,1992年9月11日获美国FDA批准上市,2001年FDA批准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感染的发热、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商品名斯皮仁诺。伊曲康唑1993年2月在我国上市,有口服胶囊剂和口服溶液,由西安杨森公司申请中国专利,进口分装在国内销售,该药是替代两性霉素B治疗侵入性曲霉病的新药,目前已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伊曲康唑抗真菌谱广,能有效地干扰真菌细胞色素P450的14-ct去甲基化,抑制麦角甾醇的形成,对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均具有较强的作用。胶囊剂常用于治疗顽固性甲真菌病,口服液更适用于治疗口腔和面颊部粘膜的真菌感染,而静脉注射剂用于高危病人的治疗。其高度嗜脂及嗜角质的特性,停药后保持时间长,药效持久不降;且对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等浅部真菌感染均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由于该药治疗深部真菌的独特效果,在着色真菌病、孢子丝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具有较好的作用,并且维持治疗有助于防止艾滋病患者组织胞浆菌病或隐球菌病复发,还可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人发生曲霉和念珠菌感染。
伊曲康唑已列为国家基本药物,比临床上常用的酮康唑疗效好,毒副作用少,该药的广泛应用显著地提
高了抗真菌感染的治疗水平。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按照推荐剂量应用伊曲康唑,对人体肾上腺素和睾丸中的类固醇代谢无影响,是目前治疗罕见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天津药物研究院与天津力生制药有限公司合作仿创了本晶“美扶胶囊”。
伊曲康唑1995年的世界性销售额为4.45亿美元,
2000年已增长到6.04亿美元,在全球畅销药品中排序 第83位。2001年在世界主要市场的销售额略微下滑, 为6.03亿美元。
该药在2001年国内零售药品金额排行榜中名列
第48位,在国内14大城市典型医院抗真菌药品中占 25.25%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分析表明,伊曲康唑在国内 医院中的用药金额占整个抗感染药品市场的0.9%,
2002年斯皮仁诺的在国内的销售业绩比达克宁高 64.5%,已占西安杨森的15.3%;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 斯皮仁诺是优于咪唑类药物的又一日趋成熟的产品,
在药物学术推广开发中稳步向前,已牢牢控制了该类 药物的主要市场份额。(未完)
(转摘自“医药快讯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