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许多国内企业的注意力还停留在药品、医药零售市场的竞争时,一批世界知名的医疗用品跨国公司已经把眼光瞄准了另一块利润更大、技术含量更高、前景也更为广阔的市场,并已开始了积极的布点谋局。
近日,世界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商美国强生公司频频亮相广州,为其医疗器械进入中国市场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并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在此前后,美国通用、德国西门子、日本欧姆龙等国际知名跨国医疗企业,近期也都在全国各地举行相关的宣传推介活动,抓紧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的势力范围,并制订了长期的投资和经营策略。
在7月中旬,为进一步吸引和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增强国内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科技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是鼓励外商投资的11个高新技术产品大类之一。
■ 诱人的“蛋糕”谁来分?
近年来,受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增加、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医疗器械尤其是高科技含量的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已达548亿元,且仍在以每年14%左右的速度递增,高端医疗设备销售则以20%的速度增长。另外,大规模的医院改造使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激增。全国17.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现有的医疗器械中,有15%左右还处于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它们更新换代的过程又是一个需求释放的过程。
强生(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商务总监谢文坚曾坦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医疗设备市场是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设备生产国和消费国。但中国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可以说,谁能牢牢占据中国市场,谁就赢得了未来。
中国市场的确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但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却只分得了很小的一块。
由于医疗器械工业涉及生产技术、机电、物理、光学和计算机等许多学科的尖端技术,其发展有赖于机械、电子、化工等基础工业以及生物材料、传感器、计算机等新兴工业的发展。我国在这些新兴工业方面的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使得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国外医疗器械新品开发投入的资金一般占其销售额的10%左右,而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新品开发资金只占销售额的1%左右。
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尽管约有3000家医疗器械生产厂家,但这一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新产品开发速度缓慢以及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仍是最大的瓶颈。目前,医院用的一些CT机、磁共振设备、肾透析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用品,因其技术含量较高,行业进入壁垒较强,使得国内医疗器械高端市场上难觅国内企业的踪影。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企业产品在按摩器具、血压测量仪器及器具、X射线断层检查仪等低附加值种类上的集中,使得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整体水准难有大的起色。
■ 外企抢占医械市场制高点
刚刚过去的非典疫情虽然抑制了一些行业的运行,但却激活了对国内医疗器械的需求。精明的跨国公司结合自身的中长期投资计划,及时对现在的中国市场变化进行了分析,医药生产设备和诊疗器械成为跨国公司眼中新的投资热点。据有关资料统计,1~5月全国医疗器械进口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从5月份起,雷度、拜耳、罗氏、美国互利诺瓦等公司的血气分析仪批量进入我国。生产大型医疗器械的GE、西门子、飞利浦、日立、皮克等跨国巨头则称差不多完成了该类产品一年的销售任务。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基本是国外产品的天下,过半产品的国外品牌占有率已经超过80%~90%。
以心脏起搏器为例,全国一年的需求量为12000台,而市场中90%以上是进口产品。在医用电子产品领域,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护仪市场,90%的高档多道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占据。而一些个人使用的医疗器械,因其良好的质量,市场份额也非常大。
■ 国内企业仍能切得“蛋糕”
在抗非典初期,面对国外洋品牌的长驱直入,国内企业也开始了研制开发市场急需医疗器械的活动。
有专家评论说,非典已经对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刺激作用。在与洋巨头的竞争中,本土化的直销将成为国内企业的优势。非典将使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重新洗牌,国产器械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研发和规模生产实力的状况也将发生改变。有关人士指出,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将会在国外企业大举入驻的过程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首先,为了绕过进口配额限制和关税壁垒,并充分利用中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及原材料资源,许多国外厂家竞相在中国设厂。美国强生在上海设有生产基地,欧姆龙、西门子、惠普、飞利浦、通用也加大了在北京、上海建立生产基地的步伐。其中,通用公司全球销售的CT中有40%实现了在中国生产。因此,国外企业大规模的本土化进程使国内企业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国外企业大规模在中国设厂意在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但另一方面也客观地带来先进的科技、管理和服务,他们的示范作用将促进中国国内企业提升自身水平。这一规律在家电、饭店业的开放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其次,我国已突破一批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关键核心技术。如果市场推广进展顺利,那么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将可能在高端市场上有所作为。
经过几年的发展,沈阳的东软、重庆的海扶等公司生产的医疗仪器已达到或接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在国内占据一定地位,还开始向国外出口。
第三,医疗设备产业已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去年曾有一份“发展我国数字化医疗设备产业迫在眉睫”的报告送交国务院,这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正在加紧制定。
第四,刚刚过去不久的非典,客观上也促进了各地对发展医疗器械的决心。在非典流行期间,几乎各大医院都面临着医疗器械短缺的困难,在疫情过后,各地医疗卫生部门正加紧添置一些高精尖的医疗器械设备。
此外,2004年7月11日前所有中国的医药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为达到这一认证标准,目前中国医药生产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正着手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医疗器械设备行业的兴起,将会带动医药包装行业的发展。
最近,不少省市也正在抓紧培育,把医疗器械工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已提出要把医疗器械作为新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上海、北京等地的医疗器械企业也开始慢慢崛起。
(转摘自“医药快讯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