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在资金、研究开发、地区分布与生产企业等方面均呈现出了高度集中的态势。在这一大环境下,我国许多城市也纷纷出台鼓励政策、制定区域规划,以加速引导生物医药产业群落化与集约化的形成 |
北京――但求所在 不求所有
生物医药产业在北京的长足发展,得益于北京市“但求所在,不求所有”的开放思想和强大的科技实力。
北京的目标很明确:形成以化学制药、中药与天然药物、生物技术为重点,集生物医药创新、制造、流通和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群,努力把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发展成为北京未来的主导产业和首都经济的助推器。
不仅如此,北京市还确定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的目标:北部重点发展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区域,使其发展成为生物医药的创新基地;东南部重点发展亦庄“药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工业开发区,使其成为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的产业化基地;继续完善京西生物医药和医疗装备创新带,完善相应的医药现代物流、新药开发等产业配套体系;力争用5~8年的时间,使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和技术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在良好的发展势头面前,北京市政府也认识到生物医药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 融资渠道不畅
2001年,在全国创业投资中按投资企业数排位,生物技术产业位于第4位。而北京生物技术企业多是小企业,品种单一,几乎不具备贷款条件,风险投资介入极弱,与广东、深圳风险投资介入相比反差强烈。另外,北京生物技术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尚未取得成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国外生物技术公司与北京合资建厂。
■ 创新优势未发挥
北京地区的创新优势未得到发挥,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明确疗效的生物工程产品在研发的早期就已和外地企业结合,京区企业的早期介入严重不足,北京生物技术研究成果本地转化率低。另外,生物技术作为技术平台,尚没有与医药工业很好地结合,使北京的创新平台赢利性差。
■ 企业不强,品种不大
北京生物技术产业企业规模小,与国际生物技术企业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美国生物技术企业Amgen公司已连续2年进入美国500强企业行列,2000年销售收入达32亿美元,国际上销售额最大的生物技术产品EPO 2000年销售额达到12亿美元;而北京最大的生物技术企业天坛生物2000年的销售额仅为1.3亿元人民币,销售额最大的单品种乙肝疫苗仅为8000万元人民币。
■ 发展要素矛盾突出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拥有全国最丰富的科技资源,资源成本过高。以中关村、亦庄为代表的园区已经聚集了一批企业入区生产,但土地资源、空间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过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且科技型企业首当其冲,难堪重负。同时,产业集聚效应还未完全形成。
目前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虽然已经建立了以GLP、GMP、GCP、GSP等为核心的专业服务体系,以及实验动物、试剂供应等保障体系,但依然存在服务效率不高、服务深度不够等问题。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品开发、市场化、产业化中运营成本高等也成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对此,北京市制定了解决方案,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特色发展为原则,加快产业发展的速度。北京还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要求,结合本地特点,实施企业做大、做强战略,以振兴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制造业。
广州――大手笔绘蓝图
8月28日,由广州市科技局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生物医药工作组组织召开的广州生物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研讨会,正式就广州市生物医药科技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达成了一致性意见。广州市拟将发展生物技术以及相关产业作为高新技术的两个重点创新链。
■ 现状:总量小 潜力大
广州市是广东省主要的医药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以及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较快,整体医药产值在全国名列前茅,预计今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元,其中生物制药产业的产值所占比例将上升至10%。目前广州市共有生物医药生产销售企业47家,药物生产品种3000种,整个生物制药产业在医药产业中所占的比例不大。
近年来,广州地区的研发机构相继开发出一大批新医药产品,特别是已开发出5个基因工程的Ⅰ、Ⅱ类新药和多个生化类新药,已有一批项目正在做临床试验和中试研究。从产业发展环境看,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生物工程技术(首先是生物医药)和中药现代化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广州作为开放的大都市,经济实力雄厚,民间资本充裕,有较开放的市场环境,有资金、信息、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对人才和项目具有吸引力。
广州市在生物工程领域也有一系列成果出现。“十五”期间,广州市生命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有20个重大项目被列入国家863、973国家项目计划中,如近期内为刚完成的人工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囊胚内细胞团成功建立了首个中国人胚胎干细胞系,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建立了胚胎干细胞系的国家之一。3年来,广州市生物医药领域共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项387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54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30项,国家发明专利33项。
■ 发展:构筑扶持体系
近几年,作为新经济的另一主要驱动力――生物技术热潮在京、沪、穗、深等地的竞争愈演愈烈,广州市政府在通过大量的调研比较后,提出了自己的目标。最近制定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5年内要实现的目标:争取在“十五”期间,培育5家产值超亿元的新兴医药生物技术企业,产生2~3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医药企业,1~2家年产值超50亿元的跨国药业集团,争取到200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值达200亿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州市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引导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据广州市科技局透露,广州市将重点放在了创新平台建设和科研条件建设上,将逐步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体系完备、开放共享的生物医药研发网络和产业化基地,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科研基地基础建设。政府将先后投入6000万元,支持建设10个生物医药研发创新技术平台,包括基因功能研究、细胞连续培养、质量分析等方面,今后还将规划建立新药物筛选、蛋白质抗体工程等平台。
今年7月5日,中国科学院、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三方在广州签署了合作共建“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协议书,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开始组建,研究院的建设地点设立在广州科学城国际企业孵化器内,条件成熟后再考虑在广州生物岛另建基地。
另外,广州市在生物制药研发领域的另一大手笔就是宣布要投资上百亿元建国际一流的“生物岛”。生物岛选址在海珠区1.8平方公里的官洲岛,该岛将兴建为软硬环境方面均与国际接轨的国际一流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生物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发掘中医药和基因组计划两大战略资源,形成具有高技术开发能力的研究产业群,实现研究产业化,成为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生物医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基地。生物岛建设的重点和核心是建立完善配套的生物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包括实验系统、信息支持系统和技术服务系统等。
生物岛将采用政府组织开发,企业经营管理的建设模式,计划用8年左右时间,分三期发展。首期开发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投资约9.2亿元。预计整个生物岛工程总投资100亿元左右。
上海――构建承载平台
“上海已具备优势,有望像美国波士顿地区一样,成为中国生物医药研究和产业的龙头。”这是今年4月8日在上海市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办公室联合召开的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研讨会上,来自美、英、日、加拿大等国的50多位学者及国内400多名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家,认真分析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与产业趋势后得出的结论。
据了解,“九五”期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产量不断增加,年均增幅为15%~20%,明显高于上海GDP的增长速度;1996年该产业占上海GDP的比重为4.3%,至2002年上升到6.7%,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成功之处在于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有着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吸引了大批前来投资创业的生物制药产业资本,另一方面还在于上海打造了目前国内最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
去年9月12日,在浦东举行的国家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主题论坛上,上海市再次确立了张江高科技园区作为承载和支持上海市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发展平台的重要地位,并作出了新的规划:到2010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将率先形成国内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高科技产业群,率先形成基因技术、生物技术、现代中药技术的产业化优势,率先形成以国际国内一流高科技企业和人才集聚为特征的高科技产业基地,率先形成以自主创新与国际先进技术引进开发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为实现这一战略性目标,上海将着力构建“六大平台”:
一是构筑人才知识平台。浦东张江将以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为载体,以生物新药创新体系的完善为切入点,推动机制创新,积极培养国际一流的研发、创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二是构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一批公共实验室、大型计算机中心和网络中心。
三是构筑创业投资平台。浦东将加强政府财政资助、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等政策的导向力度,鼓励中外资投资公司、上市公司参与风险投资。同时,大力引进跨国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管理公司。
四是构筑专业服务平台。鼓励国际著名专业服务机构入驻,发挥行业、专业协会,促进中心等民间团体的协调服务功能,引导法律、会计、审计、评估、信息咨询和专利、商标等专业服务与高科技创新创业相结合。
五是构筑生活服务平台。努力为各类创业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生活配套服务。
六是构筑政策法规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投资保护、标准化、成果交易等方面的建章立制和公正执法,创造公平、公正、公开和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
天津――抢占制高点
■ 各园区竞相发展
泰达经济开发区是天津经济发展的一颗明珠,而生物医药产业则是泰达乃至天津的支柱产业之一。
天津泰达开发区把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落实到环境建设上,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天津开发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技术产业链。其中包括:用3~5年时间筹集10亿元,用于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以及生物企业的孵化,每年以8000万元用于扶持30至50家相关企业的创建,另以2000万元支持研究开发,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一条龙体系。
天津市滨海新区每年还将拿出5亿元,通过各种方式投入到生物技术领域,帮助天津的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构建自己的核心技术体系,切入生物技术最前沿热点,解决创新的源头,保持与世界技术发展浪潮同步。天津开发区从战略高度布局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思路。
首先,要在2006年底前,采取一种“抢掠式”的姿态,多建厂,多建点,在功能基因组研究、分子免疫、生物芯片、新药筛选、中药现代化、血液学等等重大技术领域都建立起机构。另外,在化学原料药、中间体、药品制剂、干扰素、生长因子、其它蛋白多肽药物、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现代中药等重大产品上都建立起生产厂,在化学结晶、萃取、精馏、合成、提纯、细菌表达、动物细胞表达、微生物培养等重大工艺过程都具备装备和技术能力,强化生物医药的战略位置。
第二步,边建点,边完善。2007年底前,落实解决各项配套政策、配套措施。
第三步,集中全力,择优做强5大研发中心、10大企业、30大产品。从2007年到2010年,要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做强企业和产品,使一些产品形成国际性大潮流;资金、供应链、政府服务、环境支持都要发挥到最佳状态。
■ 政府积极推进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天津市积极采取各项创造,创造一流的环境,加快发展步伐,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升级,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1、加强对外开放、对外交流,融入世界潮流,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项目洽谈会,真正做到站在世界发展的前沿,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产业项目到天津落户。
2、加强宏观调控,最大地发挥政策的引导能力。生物技术是需要上下游、官产研结合的产业,要有效集成各方面的优势,提高天津市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规模的水平。
3、搭建共性的平台,实现优势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使用,集成各方面的力量和优势,搭建专业性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基因信息服务中心,鼓励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建立国际企业和各种形式的孵化器以及孵化基地,形成自己的网络体系,建立网上交易系统以及资源、评估、法律、设计、培训等各种机构,公布各种专业计划,支持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4、大力发展和引进生物技术方面的人才,采取专门教育,将人才送到国外进行培训,或者通过请专家的方式加快对人才的培养,满足生物技术产业研究开发的需要。
5、进一步健全投资融资机制,创造一个能够促进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环境,吸引实力雄厚的公司落户天津。
6、加快引导企业的投入,对研究新产品R&D投入占比超过销售额5%的企业将予以免税。
7、鼓励技术转让和申请,制定相关的法规,对专利申请进行补贴,使科研人员通过转让专利、授权、使用专利获得同样的回报,使新产品更快地走向市场。
(转摘自“医药快讯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