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朝阳行业”的生物医药产业,因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回报的特点,已成为当前众多投资者与企业家特别关注的热门领域之一。为此,一些有识之士竞相通过投资兴办药厂、购买具有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品、参与生物医药产品的前期科学研究等举措,来求得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然而,在我国已加入WTO的今天,我国生物医药企业面临着众多竞争强敌的挑战。在这一形势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要求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顺应国际趋势、融合多种技术、保护知识产权、注入人文关怀。 |
■ 顺应国际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曾被寄予厚望的网络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衰退,世界经济发展不容乐观。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状况持续低靡,导致全球经济增速变缓。但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医药产业仍然持续稳定发展。根据IMS Health的数据,全球制药业近年来增长速度远大于同期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在今后数年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我国经济增长形势明显好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更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快自身的发展。
另一方面,近年来世界药业巨头之间的资产重组、购并活动十分活跃,全球跨国公司大都进行了不同规模的以突出主业、强化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联合、兼并、重组。这种趋势的结果必将是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产业巨头对医药市场的分割与控制,有利于具有独占地位的重拳产品的运作,使跨国公司在竞争中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而实力弱小的企业更加难以生存。与国际巨头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无论资本实力、研发能力还是市场控制力都相差甚远,更缺乏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重拳品种,因此,必须准确定位,把握国内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进行产业调整。在初始阶段,可通过国企改革和重组实现规模经济,在合理运用国内资源的同时,争取利用全球资源加速自身的发展;也可考虑发挥自身优势,选择有利项目,积极主动地参与跨国公司的结构调整,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实现发展。
■ 融合多种技术
近年来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应用,给医药研究与生产领域带来了一系列变化,传统的研究思想与技术已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高新技术已成为日常科研、生产的常规手段。
计算机技术。当前计算机技术在医药研究生产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药物分子设计、分子结构优化等方面,应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和理论化学计算方法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进而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设计新的高效、低毒药物分子,极大地提高了科研速度与成功率。
在有效化学成分的发现过程中,应用计算机辅助筛选新技术、已知结构模拟技术、立体结构对接技术、分子量能量计算、分子相互作用力预测等手段,寻找能与特定药物作用靶点有效结合的分子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使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在医药企业信息化方面,计算机的应用创造了全新的管理方法,人工智能、虚拟技术的引入给传统的信息管理概念带来了全面的革新。
在生产经营领域,信息技术使企业实现了原材料采购-生产控制-质量保证-销售物流-客户服务-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的联网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和管理成本,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生物芯片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的研究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可能。已有的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以及其他多种由生物材料制成的信息芯片。目前生物芯片主要应用于疾病的分析与基础研究,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基因药物的研究、疾病预防与治疗等方面必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组合化学合成技术。组合化学是采用适当的化学方法,在特定的分子母核上加入不同的基团,在同样条件下产生大量的新化合物。组合化学技术的发展为药物的发现提供了大量的化合物,扩大了药物发现的范围,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可概括为:纳米药物载体、生物学分析、基因工程、矫正技术。其中纳米药物载体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有关技术和临床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利用纳米科技将兼备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制成的药物载体和微型器械,为疾病治疗、诊断、组织修复、人造器官等方面带来了新的突破。采用纳米材料或纳米磁性技术作为载体的靶向药物制剂已经在癌症的治疗中得到应用。在生物大分子物质装配中应用纳米技术,可以改变细胞表面层的蛋白晶格,在疾病诊断、免疫疫苗、仿生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中有重大的应用价值。纳米技术的医药产业化将在大幅度提高疾病防治水平的同时,为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高通量筛选技术。药物筛选就是对有可能作为药物使用的物质进行药理学和生理学的价值评价,进而发现药物。增加药物筛选速度和规模是提高药物发现数量和质量的前提。高通量筛选技术结合了分子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人类基因组学和分子病理学的发展,应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研究方法探讨药物的作用,增加了药物筛选的手段,使得不完全依赖动物实验来评价药物成为可能。此外,还可在样品用量和实验体系极大缩小的同时,大规模地进行药物筛选。
■ 保护知识产权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简单的贸易壁垒日益削弱。世界医药巨头纷纷在中国医药市场重拳出击,争夺份额。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创新是我国医药产业的最终出路,而创新必须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才能巩固自身市场,保障规模-效益-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知识产权不应该是权宜之计,而应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保护措施,也是有效的价值增长手段。企业应把知识产权当作商品一样进行市场运营与管理,充分利用所有权益实现知识产权的最大价值。
在进行新品研究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进展情况,选择适当时机提交专利申请。研制完成后,凡是具备专利申请条件的,应及时提交申请,如化合物专利、用途专利等;对已有化合物专利的,应尽量取得相关的从属专利。
当然,创新不仅限于品种创新,已知产品的新用途、新质量指标、新的外观包装等,也可申请专利保护。仅从外观专利而言,就有多种形式:可以是药品本身的色彩、形状、图案或其组合,可以是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内包装的色彩、形状、图案或其组合,也可以是外包装的色彩、形状、图案或其组合,还可以是产品外形的构造。
除此之外,企业还须注意防止员工流动对知识产权造成的损失。
■ 注入人文关怀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的管理哲学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国内任何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甚至出台一部管理措施的同时,必须考虑我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在科学严谨的同时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以便更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管理。
同时,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要像纽带一样将所有员工联结在一起,将企业命运与个人命运结合在一起,惟其如此,才能同心协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转摘自“医药快讯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