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面临重创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6:01:04
|
|
有着“雪域奇葩”之称的藏药,因其独特的药理体系和显著疗效,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近几年,受利益驱使,制假售假者层出不穷,藏药遭遇真假难辩的尴尬局面。业内人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整治,藏药产业将面临重创。青海省药品监管局在近日的稽查工作中,发现了许多假冒青海省药品企业名称的假企业,并查出了大量假藏药。这些假冒藏药企业多在企业名称上冠以“扎青”“达布”“丹增”等藏语或类似藏语的词,利用近年来在医药市场兴起的天然药品热和藏药热,引诱消费者上当。青海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处白金波介绍,这些假藏药企业生产的假藏药,通常是在药品中加入超剂量的有效成份,病人服用后短期内就可以见效,但是从长远来说对人的身体极为有害;还有的用面粉、麸皮等东西替代藏药原料,制出来的“药”看上去和真药没什么两样,但患者服用后不但起不到治病的作用,反而贻误了看病时机。假药不仅危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还严重破坏了藏药制药企业的声誉,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去年金诃藏药的市场销售额还有1.5亿元,今年1~8月,只有5000多万元。目前青海中藏药生产企业众多,但很多生产厂家并没有懂藏药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药分明是中药配方,却命名为藏药。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所长多杰说:“藏药生产不仅需要有严格的藏医学理论和藏医药专家指导,还需要懂得结构学、配方学等藏医学理论,熟练掌握传统炮制工艺。”多杰说,除几家传统生产藏药的企业外,近两年来青海省批建的藏药厂几乎没有一家是真正意义上的藏药厂。同时,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技术含量低的问题也很突出。虽然一些藏药生产企业的制药车间已达到GMP标准,但是达到这一标准的企业所生产的也未必是真正的藏药。多杰认为,应尽快组建藏药专家评审库,制订藏药企业准入标准,避免一哄而上,真正实现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些经济专家也认为,青海省已把藏药定为优势产业来发展,“十五”期间产值要达到30亿元,截至目前全省的藏药年产值仅有3亿元,相差甚远。目前,藏药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一种可能是藏药企业恶性竞争、打价格战造成的;另一方面,刚刚“热”起来的藏药,假药劣药泛滥,已在悄然中损坏了藏药的形象,市场开始对藏药打问号。 |
休 闲 居编 辑
(转摘自“医药快讯信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