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突袭 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
今年春天,连续肆虐3月之久的SARS疫情,是今年最值得记住的大事之一。SARS的神秘来源,让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多年屡禁不止的宰杀烹食野生动物的陋习,被媒体和公众大加讨论,成千夫所指。“SARS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的权威猜测,促使人类,这一群在大自然中处于强势地位的生灵,进一步反思:是要与自然和谐共处,还是随心纵欲,利用智力和科技的优势将那些在人类面前毫无还手之力的生灵杀掉吞食而后快?
SARS的凶猛传播,给我国脆弱的公共卫生防御体系致命一棒,经济专家、卫生领域专家强烈建言,政府应该投入一定资金比例,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系统。确切的消息是,国务院对公共卫生和危机管理极其重视,已经组织了好几次专家学者会议来听取建议。
对SARS的恐惧,让全体公民改变了生活习惯――如果现在不是,至少当时如此。洗手、消毒、打扫房间、出门戴口罩、不随地吐痰、不乱咳嗽,勤换衣物、不去杂乱拥挤场所、不乱吃东西。也让大部分人更加珍惜生命和感情。当然,也让很多人享受了一个特殊的假期,不必工作,每天睡到自然醒。
反应不再“保密” 首次向公众公布
吃哪种药物会导致过敏,吃哪种药物会导致肾病,吃哪种药物会伤害肝脏?吃哪种药物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这些作为一个普通的非专业人士,根本无从得知。但是,从今年9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诺,将向社会公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公众可登陆www.cdr.gov.cn进行查询。
促使此决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药物应用不规范和不良反应品种趋多。我国每年到底有多少药物不良反应?目前仍然没有确切统计数据。但是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此住院,19万人因此死亡,由此造成的损失每年达40亿元人民币。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成立4年来,仅仅接到了1.7万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28万,漏报率仍偏高,要想使得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纳入严格检测,就需要公众参与。乙双吗啉导致白血病、关木通造成肾病的事件将逐步减少。
艾滋病人首次备受关注 社会变得越来越宽容
我国目前约有100万艾滋病患者,但是公开姓名的只有一个20几岁的男孩。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温家宝总理到医院看望艾滋病患者,并与他们握手;世界艾滋病日前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以“国际防治艾滋病基金会共同主席”的身份对中国进行了非官方访问,拥抱患病男孩;22名院士联名上书政府,呼吁重视艾滋病的防治。
这样的结果是,人们对艾滋病不再谈之色变,惟恐避之不及。目前80%以上的人都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经输血、性、母婴传播,而不是经握手、吃饭、拥抱。
人们开始将眼光停留在这一边缘群体上。艾滋病人的生存状况受到关注;艾滋病孤儿问题引起重视;部分艾滋病人可以得到政府资助免费治疗;静脉吸毒且难以戒毒者,可以在指定社区领取注射针具;有关同性恋的讲座开始在大学开讲。虽然,根深蒂固的观念短时间内难以尽数摒除,但是如果我们和我们的社会天天都在进步,就充满希望。
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 自杀预警机制呼之欲出
媒体隔几天就会有关于自杀的报道,跳楼、割脉、服药、卧轨,有大学生,有白领,也有医生。9月10日,世界首个预防自杀日。我国自杀预警机制也首次提上日程。
在我国,关于自杀的一系列数字让人触目惊心:自杀是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超过了白血病、艾滋病、车祸;我国每年28.7万名自杀身亡者,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每年200万自杀未遂者,平均每分钟8人自杀未遂;一名自杀者的行为会给周围6个人产生不良影响,每年受自杀不良影响者的数字是1300万,即1%。
11月19日-20日召开的“中国国家预防自杀计划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就制定《中国国家预防自杀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在自杀的可预防性和预防自杀的重要性等方面形成共识。(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