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重组兼并五大经典案例评析(中)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7:11:42
新华社信息北京1月9日电
--华润增持万科 谁是房地产“巨无霸” 休闲 居 编 辑
香港华润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中国华润总公司一次性受让深万科第一大股东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集团)公司持有的5115.5599万股国有法人股,占
万科总股本的8.1%;加上华润集团的间接控股公司北京置地已持有的2.7
1%万科B股股份,华润已经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北京置地还控制着北京华远房地产公司70%的股份。这次并购可望实现双
方强势资源的整合,并且造就中国房地产业的“巨无霸”。北京华远拥有大量土
地储备,而万科作为一家全国知名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有深刻的管理内涵和极强
的资源运作能力。
2001年,华润集团增持深圳万科的新重组方案出台,主要内容是以华润
集团以及华润北京置地的部分资产及少量现金来增持万科的股权,增持结束后,
华润持有万科的股权应在30%上下,但是重组方案目前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点评:万科可以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优质”企业之一,在房地产界常常给
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印象。但是作为深圳市场第二家上市公司,万科发展多年
也有自己的隐忧:一是万科缺乏通畅的融资渠道,无法达到规模效应。2000
年万科的年销售额只有香港新鸿基销售利润的1/3,20多亿的销售额对房地
产企业来说实在太小;二是万科缺乏足够的土地储备,万科在深圳的土地资源就
不多,在全国就更难找好的项目了,要想成为全国性的大房地产商,这一点已成
为瓶颈;三是股权结构分散,1993一1997年,万科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不到7%,这样分散的股权结构极易成为证券市场的收购对象。这是一个诞生于
市场、成长于市场、又受制于市场的企业发展典型。
于是尽管万科在市场上表现不错,但是清醒的董事长几年前就吆喝着“我要
卖万科”,2000年万科终于成功的换掉了自己的大股东,背靠上一个实力更
加雄厚的新东家,并且打通了向国际市场融资的渠道;如果华润最终持股达到3
0%,在证券市场被人收购的担忧也烟消云散,万科自去年开始的重组可谓是多
赢。
资源的整合来自市场的力量,虽然在这里我们仍然看到了资本的作用,但是
没有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万科是不会重组的。
--青啤强势扩张 啤酒业进入“战国时代”
青岛啤酒集团耗资约4亿元收购了全国各地的8家啤酒厂,其中最为著名的
有两起:斥资1.5亿元收购上海嘉士伯75%股权、以2250万美元的价格
收购美国亚洲战略投资公司在“五星”62.46%的股权和在“三环”545
的股权。
至此,青岛啤酒集团通过并购使自己的生产能力达到180万吨,约占全国
啤酒市场的8%,成为全国市场上的“啤老大”。早在1994年青岛啤酒集团
就开始了自己的收购计划,1994年收购扬州啤酒厂以后,6年共投入4亿
元,先后兼并了西安、平度、鸡西、马鞍山、上海、广东等地的26家啤酒企
业。
2001年3月20日,燕京啤酒(曲阜三孔)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这
已是燕京啤酒在山东的第三次合资,此举将使啤酒双雄在全国的市场竞争更加激
烈。
点评:啤酒业进入“战国时代”是2000年青啤收购大战时对该行业做出
的判断,据说此种说法已经得到相当业内人士的认同。
从群雄并起到目前的诸侯割据,啤酒行业究竟还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亚洲
战略投资公司董事长杰克是一位资深投资银行家,记者对他多次的采访中都谈及
这个话题,尽管他在中国投资五星啤酒失败已经成为外资退出中国啤酒业的一个
标志,但是相信他的判断还是有一定道理,否则也不会有大量外资仍然虎视眈眈
盯着中国啤酒业。杰克先生的判断主要有两个:一是啤酒行业利润相当可观,中
国啤酒消费潜力巨大;二是啤酒行业会不断重组,垄断集中程度不断加强,最终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几家全国性大厂商。
熟悉世界啤酒业发展趋势的人都能认同杰克的观点,同样在中国,随着市场
化的不断完善,中国啤酒业也在走相同的道路,所以未来几年里,中国啤酒业还
会爆出各类大大小小的兼并新闻。
青啤的发展纵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这一系列兼并案中,我们同样也存在一
些担忧,是否有优秀的投资银行顾问在为其整体策划,是否有足够的资金继续完
成收购计划,是否有优秀的管理人员整合资源,是否有统一完善的企业文化覆盖
到被收购企业。毕竟兼并重组是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一种“高级游戏”,需要
高超的技巧和能力。(待续)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