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典”促发医药工业稳中求变 1、原料药生产竞争激烈,但潜力巨大 从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2003年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760.41亿元,同比增长18.63%,销售增长波动与冲击、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原料药价格的下跌密切相关,总体呈现上半年的平稳高增长和下半年的V型走势。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当年实现利润53.96亿元,同比增长43.91%(上半年利润增速为77.57%),其中销售收入排名前10名的企业共实现利润31.47亿元,占整个行业实现利润的58%,利润同比增长44.23%。 从主要企业压缩率指数的同比变化看,2003年,东北制药为0.64,同比提高0.22;山东鲁抗为1.37,同比提高0.06;哈药集团为0.4,同比下降0.19;河北高营企业为0.64,同比下降0.11;石药集团为0.48,同比降低0.03;华北制药则基本持平。这表明,非典、VC和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在各主要企业间影响差异比较大,VC生产企业受上半年价格上涨、下半年价格下跌之后回升的影响,企业产品总体价格水平达到了全年整体上升或基本持平,而一些企业,如哈药集团则影响较大。 目前我国化学原料药总产量达80万吨,其中品种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出口原料药占世界原料药市场的20%以上。这一切均表明中国化学原料药生产正日益成为世界制药产业链中的新轴心。从生产的区域分布看,东北、河北、山东等地的国有企业和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民营企业成为我国原料药生产的中坚。 但应该看到,我国医药企业的生产成本仍然过高。如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只占其总成本的25%左右,而中国企业一般都高于50%。由于原料药生产大部分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的产品,进入门槛低,容易仿制,缺乏技术产权和技术诀窍。所以即使用在国内,只要一个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热销,大家就会竞相仿制、投资、特别是一些大品种,如维生素C、青霉素类产品等。 2、外资化学药品制剂企业的经营优势有所降低,产业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我国目前能够生产的化学药制剂产品有四千多种,但多数企业主要生产低端市场销售的普药品种,新药等高端产品市场的增量基本上被外资企业完全瓜分。国际上公认的一些较好的新剂型,如透皮吸收剂、透皮给药贴膏、口腔粘膜剂型、长效控释制剂等,国内的研制进展缓慢,尚未形成规模生产,不少新剂型仍为空白。 2003年,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销售收入完成872.93亿元,同比增长20.76%,实现利润86.27亿元,同比增长33.2%,增幅均高于销售成本增长。其中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和西安杨森等企业做到收入与利润的同步增长,但成本增长很快,只有广州白云山制药有限公司实现利润同比下降,另外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全年收入和利润增幅都比上半年有较大程度回落。收入前10名企业同比增长28.57%,比行业快近8个百分点,而销售成本增幅则高10个左右百分点,收入增长也低于成本增长。 从10名企业中的5家外资企业看,收入平均增长15.7%,但成本增长只有14.35%,收入占10家企业的比重为41.35%,同比下降4个多百分点,实现利润却占47%,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占34%,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这表明外资医药制剂企业在经营方面的优势已经有所降低。 从化学药品制剂企业销售前10名的压缩率指数看,包括扬子江药业、罗氏制药、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阿斯丽康制药和江苏恒瑞5家企业价格总水平上升,而这些企业实现利润增长都比较可观,这一方面是产品市场价格上升所致,另一方面是企业产品附加价值提高的结果。而西安杨森和广州白云山制药产品价格总水平都比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下降。 3、中药运行总体平稳,优势企业发展依旧 (1)市场秩序成为监管重点,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2003年,中药饮片加工实现销售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12.33%,占行业销售的比重同比提高近1个百分点,为5.87%,销售成本增速比收入增幅高近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5.07%,占医药工业实现利润的比重同比下降1个多百分点;而资产总额所占比重则提高0.29个百分点,为6.57%。从主要企业看,青岛国风药业、康恩贝制药、广西金嗓子、武汉健民药业和连云港康缘制药成本增幅仍不同程度高于收入涨幅。 从反映中药饮片行业价格总水平变化的压缩率指数情况看,前3季度与去年同期一致,均为0.94,而今年9月份则为0.96,不但高于前3季度,也大大高于去年9月当月(0.91),这表明,中药饮片行业价格在前3季度稳中有升,9月份价格水平仍保持一定的升势。从主要企业价格变化看,包括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5家企业价格总水平下降;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价格水平则出现不同程度上升;顺德康富来保健品有限公司价格水平则持续稳定。 在片剂、颗粒剂和口服液等现代剂型已取代丸、散、膏和丹的地位和饮片市场萎缩后,由于中药饮片成为中药生产与销售最落后的环节,整顿饮片市场成为国家药监局三大治理任务的重点,因此对饮片厂的GMP认证必然会导致一些企业出局,而文号管理将加速这一进程。 (2)中成药制造业收入增长不断回落 2003年,中成药制造业实现营业额577.48亿元,同比增长16.85%,实现利润64.33亿元,同比增长10.4%,收入和利润占行业的比重同比均有所下降。 中成药价格总水平同比保持稳定,为1.037,其中天津中新药业、天津天士力集团、上海雷允上药业、南京医药、正大青春宝药业和成都地奥集团价格总体下降,而北京同仁堂股份、深圳万基药业、吉林修正药业和江西汇仁集团则表现为价格上升,其中北京同仁堂股份上升达0.21,为1.96。 4、生物制药亟待突破 2003年,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实现增加值99.7亿元,同比增长22.33%,完成销售收入223.37亿元,同比增长21.54%,创造利润24.78亿元,同比增长21.03%,均高于医药制造业总体增长。从成本与收入增速比较看,成本增长高于收入增长4个多百分点,虽然收入占医药行业的比重上升,但利润所占比例却同比下降。总体看,生物制药工业与医药其它行业相比仍没有显示出高科技产业发展所应该呈现的势头,因此,确立适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十分必要。 5、国际品牌垄断国内器械市场,民族企业奋起直追 有关统计表明,我国约有3000家医疗器械生产厂家,生产47大门类,3500多个品种,1.2万个规格产品,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在如此小的市场份额中,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仍被国际品牌垄断。虽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近年来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新产品开发速度缓慢以及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仍然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2003年,医疗器械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89.13亿元,同比增长17.94%,实现利润16.46亿元,同比增长29.33%,继续维持了上半年成本增长低于利润和高于收入增长的局面,同时利润增长也领先于医药其他行业。从主要企业看,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4.37%,实现利润占前10名企业的比重高达50%,销售收入占前10名企业的比重达22.4%。 三、发展预测 从总体价格走势看,2004年药品价格将会继续处于下降通道中。主要原因包括国家下调药品价格的举动还会继续;原料药市场的激烈竞争将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同时,药品的招标采购也会使药价下降。 从医药流通的发展前景看,2003年12月11日对包括药品及服务,涉及药品的采购、仓储、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等分销领域的放开,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各路资本角逐医药分销市场,物流配送将成为医药流通建设的重点之一,但外资进入中国医药分销市场的举动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为降低流通费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平价冲击波和流通领域微利的进一步显化的同时,由医药巨头导演的圈地扩张仍将继续。而GSP认证目标的确定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单体药店间或单体药店与连锁药店的联合。 从医药工业总体运行看,预计医药工业总体经济可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增幅与2003年大体持平;由于多种政策的作用和经济增长环境的变化,医药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生产经营集中度将得到一定提高。在主要行业经济增长方面,化学原料制药,尤其是大宗原料将低位运行,化学制剂工业将继续作为医药工业成长的中坚,生物制药工业发展将有所放慢;医院用药将保持一定增长,零售终端需求可望实现适度快速增长。 (转摘自“全国医药统计网”)休 闲 居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