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药催生病人“处方外带” 在合肥“百姓缘”大药房金屯店的处方药专柜,笔者近日见到从淮南赶来买药的冯纪银,他说自己的父亲患慢性老年病,需长期服药,每次他带父亲在当地医院看过病后,就带着处方来省城拿药,除去车旅费用,一年还能节约药费800多元。 像冯纪银这样在医院拿到处方后专门找平价药店购药的现象并非个别。该专柜的营业员小朱说,最近经她手的处方单子每天都有几十张,主要是一些常用药及抗生素、白蛋白等价格较贵的药品。 正是因为平价药店直接从药品生产厂家进货,挤掉了处方药中的“水分”,才使其以价格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患者从医院带着处方前来购药。 医院设置屏障阻止处方外流 平价药店的出现造成“处方外带”,触到了医院行业堡垒的痛处,撕破了长久隐在百姓目光后面的行业“黑幕”。一些医院以终止业务关系要挟药品供货商停止向平价药店供药,从而出现病人在平价药店买不到处方单上的药。 据省城某医药公司一位销售代表透露,他所在的公司有相当品种的药品是专供医院药房的,所以在部分医院开出的处方药品中,有一半以上在平价药店是买不到的。还有一些医院人为设置屏障,阻止“处方外带”。如开具医生自己配制的所谓“祖传药”,设置让药店看不懂的“密码处方”,要求注射室不接收外来针剂等。 与此同时,长期存在于药品流通领域的游戏规则,也促使不少医院专科门诊的医师想尽办法让患者从医院药房购药。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医药品种繁多,仅治疗感冒的药就有上千种,这给医生开具处方提供了自主权。许多药品生产厂家的医药销售代表正是看到了医生的这一“特权”,不惜以高额回扣来换取医生在处方单上开具自家生产的高价药品,有些医生每月仅此获得的回扣就远高于自己的工资,直接刺激医生采用各种手段阻止“处方外带”。 平价药店能否引起医院药品降价 虽说早在几年前,国家卫生部就作出“在医院中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规定,有关部门也一直在采取措施限制药品价格,但是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滞后,至今“医药分家”还没有真正落实,医院仍走不出“以药养医”的怪圈。 笔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处方外带”对省城社区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冲击比较大,而对一些大医院的影响并不明显,因该类医院的用药中,医保类药品占了大部分,这是旱涝保收的一块。而且“处方外带”只是一小部分,这与大医院一天接收几千例患者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有关人士指出,就目前省城药品市场销售状况而言,仍有70%至80%的药品销售在医院,平价药店只占不到30%的销售份额。所以,平价药店及“处方外带”现象的出现,只能在局部搅动这种行业垄断性的平衡。并且合肥目前大部分医院是非盈利性单位,医院所执行的药价是国家统一定价及政府指导价,单凭零星的处方外流根本无法促使医院药价在短时间内下调。 对此,“百姓缘”大药房副总经理徐钢认为,把在哪里购药的选择权交给患者是迟早的事,有关医院应该变垄断经营为健康竞争,以不断提高诊治水平,来吸引更多患者主动就医,把科学合理用药作为衡量医务水平的一种社会标准大力提倡,才会减少医院对药价的干预。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平价药店强化管理、加强引导,不断完善和提高平价药店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让更多平价药店开起来,形成规模效应,只有如此,平价药店才有向医院药房叫板的底气,医院高价处方药品降价才有希望。 (转摘自“安徽日报”)休 闲居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