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企业应顺应时势“走出去”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11:13:53
拥有3万家医药制造和药品流通企业的我国医药界,如何才能走出国门、走
向世界?出席首届中国国际医药交易会暨医院与药企峰会的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休 闲居 编 辑
会执行会长于明德,向记者介绍了我国医药业“走出去”的现状和对前景的展望。
于明德认为,国际市场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因为与美国、欧洲、日本的新产
品研发成本相比,我国的成本要低得多。因此,除转移生产之外,国外科研机构
与国内的密切合作以及向我国转移研发也已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选择。中国医药
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据统计,在全球4060亿美元的药品市场消费总额中,美、欧、日三大市
场占了88%,是全球的主流市场。国内医药高速发展带来了生产和消费的严重
失衡,产品过剩引发的恶性降价竞争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明德认为,恶
性竞争没有出路,惟有走出国门才会天地更宽。他举例说:印度的产品结构和技
术水平与我国相似,印度兰伯西公司、西普拉公司等一批企业,不仅把产品打出
去,而且把资本投出去。4年前兰伯西公司花1400万美元,收购美国OTC
药厂罗姆雷格制药公司,当年销售只有1800万美元,经过品种改造,200
3年销售达3.6亿美元,按最保守估计利润为6000万美元,利润率远远高
于我国企业的水平。据美国一份分析报告预测,2001-2007年间,兰伯
西公司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将年平均递增27.1%,比其在印度国内增幅高1
倍。该公司自1998年进入美国市场以来已经申报14个仿制药品,未来几年
还会有更快的增长。
于明德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医药业对外投资的时机已趋成熟。他说,我国实
施“走出去”战略,应该包括人员、产品和资本等多方面的内涵,当前来说,资
本走出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加入WTO后,我国得到更加公正、平等的成员国
贸易地位,但也时而传来“设限”、“反倾销立案”及以各种技术标准为由设置
障碍引起贸易摩擦的消息。这些都启示我们:要顺应时势“走出去”,尽快开辟
一条新路。
于明德说:回顾各制药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的历史,无一不是在初获贸易成功
后,以资本为先导,通过合资、合作在我国实现本土化生产,再经过若干年的发
展,通过进一步增资扩股而取得完全控制权。这种做法不失为开辟海外市场的重
要方式,也可为我所用。他透露,三九集团已经率先在日本收购了一家药厂作为
进军日本市场的桥头堡。为了支持和鼓励各类有条件的我国企业“走出去”,我
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贷款贴息、出口信贷及出口
信用险、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援外合资合作基金等,有关部门也出台了
一批财税、信贷、保险、外汇、通关、出入境及领事保护等政策措施,有效地推
进了“走出去”战略的组织实施。
3年前,中国华源集团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墨西哥建设了纺织厂。尽管目前
国内纺织企业正面临着“限额”的困扰,而墨西哥华源却没有这类干扰,该公司
2003年盈利1000万美元。海尔集团在美国建的冰箱厂打破美国对我国家
电出口设置的障碍,2003年海尔的销售收入已超过800亿元,距世界50
0强仅一步之遥,于明德说,这中间“走出去”战略的成功实施功不可没。他表
示,“走出去”,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是我国优秀医药企业的历史使命。
于明德认为,在国外投资时,必须以新的价值观来审视一切。通常国内企业
在联合、兼并和重组过程中关注的重要指标是净资产,是土地、厂房和设备;而
国外研究讨论非专利药生产企业价值时最关心的是两个能力:一个是销售能力;
一个是管理和报批能力。对上市公司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对非上市公司往往
是以销售收入为基础,兼顾考虑品种结构、研发与报批能力等。国外同行普遍认
为,药品销售不断萎缩的生产企业,其设备是没多少价值的。而一个非专利药生
产企业能够妥善地组织好即将过期的专利药品申报准备工作,规范地完成FDA
所要求的各项文件,并在第一时间获批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国会新通过一项法
律,对非专利药生产企业十分有利,我国企业应很好地利用有关法律。我国企业
“走出去”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寸步不离律师和会计师,因为国
外的法律和制度相当复杂,只读懂其中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