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药产业四大差距亟待引起重视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19:15:31
中药材是甘肃省的优势特色产品,中药产业是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产业。最近甘肃省委研究室和省农牧厅组织人员专赴定西、陇南的7个县,就中药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目前这个省的中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四大差距,亟待引起重视。
一、中药材仍处于量的积累阶段,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定西、陇南是全省乃至全国许多中药材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在全国380多个重点品种中,定西、陇南拥有其中的270多种。大宗优质地道药材30多种,其中当归、党参、红黄芪等主要品种的产量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占有绝对份额。尽管这些年两地的中药材发展势头很猛,药农的积极性高涨,已经进入量的高速积累阶段,但从总体上看,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是十分明显,富民强县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潜在的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休 闲 居 编 辑
二、中药材种植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低。由于种药效益高于种粮效益,中药材种植呈现出由优生区向适生区、由适生区向不适宜种植区扩大的趋势,盲目发展中药材的倾向已经出现,不仅影响中药材的品质和地道性,而且极易引发中药材生产的大起大落;由于片面追求产量,一些药农在中药材种植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中药材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这些都说明,在中药材种植上,不仅要优化区域布局,引导优势品种向优生区和适生区集中,而且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生产和GAP规范种植。
三、中药材加工转化水平和附加值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仍然比较低下,目前,定西、陇南两地年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15户,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企业和中成药工业企业只有30多户,通过GMP认证的只有3户。产品大多是低层次上的初级产品,主要是对大宗中药材挑选、分等、切片和包装,缺少产业链条长、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
四、中药材市场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中药产业发展缺乏大市场、大流通的支撑。中药材市场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各自为战、无序竞争的现象仍很突出,大宗品种出口缺乏直通贸易渠道,大部分药农的利益被中间商盘剥,加之市场信息渠道不畅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中药产业的发展。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