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为何对研究生说“不”?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11-13 15:32:07
有62万的考研大军在为一纸文凭而挥汗奋斗,他们的目的其实很简单:用高学历为将来的职业竞争增添砝码。
期望往往会被现实击破。近年来,研究生遭遇职业困境已成不争的事实。有调查显示,在沪的跨国公司对于研究生的录用往往慎之又慎,换句话说,他们喜欢本科生而不太愿意招收研究生,并且有着一套自己的人力资源理论。休 闲 居 编 辑
尽管这一现象很难得到跨国公司的公开承认,但存在就必有其合理的因素,从中我们可以探求国外企业的用人之道,更可以反思“考研热”、“高学历与低能力”等其他话题……
曾有人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过了桥的便是幸运儿。不幸的是,这些幸运儿并没有由此天地宽,四年以后,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另一座宽松不了多少的独木桥。2002年是公费读研的最后一年。虽然考研人数逐年增多已成趋势,但62万多人同挤独木桥仍不免让人担心。事实上,过了桥以后并不是企盼中的豁然开朗,而是陷于“一线天”的境地——外企招聘毕业生时,更受欢迎的是本科生,研究生被挤向了国企和机关一隅。于是他们陷入了为扩大选择范围而考研,读研毕业后选择范围反而更小的悖论之中。
考研:无奈的选择
20世纪的最后几年,随着信息爆炸理论的鼓噪,有志青年往往在他们初进大学校门之日就定下了“毕业后考研”的宏图大志。然而,三四年后,当对大学教育感到失望的他们想远离深造这条路时,却被就业的重压堵了回来,他们不得不继续留守校园。
就仿佛是在劫难逃,1998年入学的应届毕业生又面临着98年毕业的师兄师姐们的命运。他们唱着“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在铺天盖地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各大公司纷纷裁员”的报道前唏嘘着;在“2002年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就业指导讲座上感叹着;在嘈杂如菜市场、拥挤如沙丁鱼罐头的招聘现场挣扎着;在用人单位的刁难和工资“跳楼低价”的困境中屈辱着;在就业还是考研的两难中抉择着。
今年全国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共吸引了62.4万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已不再是四年前为了理想,或者是为了日后的高职位、高薪水而继续求学的有志青年了。新浪网最近进行了一项网友调查,调查设问:你认为全国考研人数年年上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在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就业形势严峻”点击率最高,约占60%,选择“充电提高能力”的不过一成多。但“就业形势严峻”是“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的,因为即便经济形势转暖,研究生毕业的他们仍难以开启跨国名企的大门。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