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谢世,如何面对------领悟生命的意义,但求心安就好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4-18 12:11:18
失去父母,子女承受了什么父母过世,在世俗伦理上和情感上,子女的心理都会有外人难以想像的感受。父母与子女之间日久浸染的复杂关系和情感都会在死神降临时得以曝光。从父母双全,无忧无虑,到突然失去其中的一位或双双谢世,会给活着的子女带来什么影响呢?
1.直接意识到死亡。父母是子女与死神之间的自然屏障,按照自然规律,父母总是先子女而逝的。当父母一方过世之后,子女会意识到死神的气息第一次如此直接地迫近自己,尤其是当知道导致父母一方死亡的疾病带有遗传性时。子女和父母活着的一方,也会对自己的寿命不得不有了悲观的预期。在死亡阴影之下,忧郁、焦虑,甚至恐惧都会在短时间内成为生活的主题。休 闲 居 编 辑
2.自主意识的再次觉醒。不管子女多大,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个孩子。子女的成长始终在自主独立和顺从依赖两极之间震荡。大多数人处在中和的立场,但对处于两极的子女来说,对父母过世的意义解读很可能是相反的。处在顺从依恋一极的子女很快会体验到对自主的恐惧感,当然如果觉悟,也完全有可能走出父母的庇护,真正体验自主的滋味。而处在自主独立一极的子女,在体验到世界上少了一个束手束脚的长辈,重获自由感后,也体验到约束消失后的失落,并由此可能对尚存的亲情倍加珍惜。
3.隐藏矛盾的爆发。如果过世的父母一方在其生前是家庭中的“铁腕”,那么在其走后,家庭隐藏的矛盾很可能会被激发。所有被压抑多年的怨气会在家庭成员之间冲撞。如果涉及财产,家庭冲撞的强度有时是可怕的。
4.无家可归的忧思。人生如飘萍,在幼时,不管在外受到多少委屈,回到家里的感觉总是温暖的。但当父母一方去世后,子女体会到由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的衰减。如果尚存的父母一方也很快仙逝,那么子女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童年美好的记忆也自然随着父母的消失而模糊。人生飘萍无根的空虚袭上心头,随之的疑问就是“人活着有什么意思?难道一切都只是为了这个死?”
失去父母,生者如何应对
人生痛苦之极端在中文里用“如丧考妣”来形容,可见父母过世对子女心理的杀伤力。失去父母一方,生者还要活下去。下面是给活着的父母一方和儿女们的几点建议:
1.让忧伤自然疏泄。父母一方过世,生者不应吝惜眼泪。不管身居何位,此时此地的真情流露可以疏泄突然积聚的痛苦。而对死者的忧思也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可以给死者写信,想像在天国的他或她收到你的书信。也可以写文章追忆其生前的好处。忧伤的疏泄需要时间,如果尚在工作,放假三天是心灵喘息需要的最短时间了。
2.与人沟通解忧。没有人可以真正消化如此沉重的痛苦,所以要和善解人意的朋友多谈心。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朋友,应该寻求专业援助。心理咨询师不但可以给予情绪支持,还能帮助求助者解决内心的难解情结和人生难题。
3.领悟生命的意义。死亡令人恐惧和痛苦,但却无可避免。死亡是对人生的最后一场考试,但生者却无法知道考试的最后结果以及通过考试以后的出路。天堂和地狱与其说是一种宗教信仰,不如说是人对神秘死亡的符号化投射。想一想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生死难题,生者如果能够得出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也不必寻求他人的认证,只求心安就好。
如何面对绝症父母
突然死亡当然会对生者造成巨大的冲击,但如果父母一方重病在床,将亡未亡,历时数年,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种难忍的折磨。“久病床前无孝子”,长时间的折磨给子女带来的痛苦有时超过了父母突然过世所带来的痛苦。
在美国,如果重病的父母到了需要专业医疗护理的程度,大多会被送进老人疗养院。在中国,目前尚不完全可行,但做子女的要知道专业护理可以很大程度改善病人的情绪。不论何时何地,爱的关怀总是不可缺的。父母重病,这是子女必须面对的爱心考试,难道你会考个不及格?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