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中药研究前景广阔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1-29 04:57:29
当前,全球精神疾患已成突出的社会问题。今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即是“精神卫生:消除偏见,勇于关爱”,呼吁人们都来关注精神卫生问题,都来营造适宜的环境,帮助精神疾病患者重返社会大家庭,造福全社会。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疾患特点是心情抑郁,失去各种兴趣和快乐感。调查表明,美国每7个成人中就有1人出现情绪障碍。在所有自杀者中,60%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造成的。在我国,精神病患者已达1600万人,其中半数左右是重症患者。老年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休 闲居 编 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也伴随着隐性的精神压力,造成情绪低落、自责、厌生、失落、烦躁、沮丧、紧张和情绪及精神失常。这些越来越困扰现代人的生活。据西方国家统计,平均每20人中,就有1人曾患忧郁症。WHO告示,目前全球的抑郁症患者已有8500万之多。预计到2005年,抑郁症发病率将达到总人口的10%。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尚不太清楚,但一般认为,抑郁症特别是内因性抑郁症的病理与大脑中的神经传导物质5-羟色氨酸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缺乏有关。
对抑郁症的治疗准则是抗抑郁剂和心理干预综合治疗,其中认知心理治疗和社会的支持十分重要。20世纪30年代,以电痉挛和胰岛素休克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患者和家属都很难接受;50年代早期,人们用异丙肼改善抑郁症状,但后来发现,用异丙肼后能引起躁狂,有类似鸦片类的兴奋剂作用而未被继续使用;1952年,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氯丙嗪问世,由于疗效迅速,很快被广泛使用;1957年,瑞士科学家康雷诺合成了一种与氯丙嗪化学结构相近似的药物丙咪嗪,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又有镇静作用而取代了氯丙嗪,但之后又因其副作用较大而停用;60年代,美国礼来药厂的研究人员,从250余种物质中,发现一种物质能够抑制5-羟色胺的再吸收,而对其他神经递质没有作用。此后,药物学家们又陆续开发了10余种类似的药物,统称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但这些药仍有一定的缺陷,如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焦虑、食欲降低或性功能下降等。所以迄今为止,可以说药物学家还未研制出一种理想的抗抑郁药物。
长期以来,由于抗抑郁西药的副作用,使许多患者对抑郁症失去治疗信心,转而从传统草药中寻找有效药物。在欧洲,90年代已用草药金丝桃花、叶提取物加工成口服片,迄今已有数百万德国人用过此品,且未见不良反应。在英国,还用金丝桃素来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及帕金森症。
目前经研究有抗焦虑作用的中草药有:银杏、缬草、贯叶金丝桃、卡瓦胡椒、人参、胡黄连、野菊花、马齿苋、厚朴、苦栋子、大麻等;具有抗抑郁作用的草药有:银杏、贯叶金丝桃、缬草、儿茶酚、柴胡、郁金、佛手、人参、巴戟天、大麻、葡萄柚等。以上草药,部分已被开发,但在开发深度、广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余绝大部分还无人问津,其开发潜力仍然很大。
我国中医药在防治抑郁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自古《黄帝内经》就有很多相关的记载;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指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到明清时期,诸医家对郁证的认识更加深化完善,认识到情志因素在郁证产生中的作用,提出药物加心理治疗的综合疗法,一直延用至今。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所伤、肝郁气滞、痰火内郁、胆失决断和心失所养、痰火内生有关,分别用柴胡舒肝散(柴胡、芍药、陈皮、川芎、枳壳、香附、炙甘草)、加味黄连温胆汤、解郁合欢汤(合欢花、柴胡、郁金、丹参、沉香、当归、白芍、柴胡、山栀、薄荷、茯神、柏子仁、橘饼),配合针刺养老、大陵、足三里、内关、百会等穴,往往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此外,心理开导、体育锻炼等众多的自然疗法,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也十分有益。
总之,在抗抑郁剂的开发利用方面,中医药有着很大的优势,亟待人们去挖掘、完善、创新和开发,其前景十分广阔。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