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天3起轻生事件专家忧心“张国荣现象”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2-29 21:10:46
生命怎禁一跳再跳
一男子跳河被救后趁人不备再跳身亡;本市四天内发生三起轻生事件,专家忧心“张国荣现象”
前天晚上8点40分左右,梅女士给本报打来热线说,在西三环八一湖桥上,一名20多岁的年轻男子跳湖被救,但他趁人不备再次跳入湖中,最终没能被再次救活。休 闲 居 编 辑
当晚9点多记者赶到现场时,目击者还未散去。搭救跳湖年轻男子的是一对夫妇和两名见义勇为的外地男青年,他们跟随警方回派出所作了询问笔录。
一名见义勇为的青年在向市公安局打捞人员指定投湖年轻人消失的位置后,极力掩饰着悲痛,埋头匆匆跑离现场。记者追上这名青年,他告诉记者,当时大约是晚上8点半。自己从桥上走过时,看到一对夫妇正在呼救,男的将一件夹克往湖中递,说,拉着游过来!水中有一名年轻男子使劲在挣扎。“我是第一次下水救人,和另外一个年轻人商量好一人拉一只胳膊。当时比较亢奋,也没感觉到冷。救上来以后,才感到冷得浑身发抖,我们把救起的年轻人的头搭在台阶上,让他把肚子里的水控完。我们在一边穿衣服。年轻人吐了几口水,睁开眼没说什么就又下去了,这次他的动作比较隐蔽,下去后也没有挣扎,我们察觉时只看到水面上冒了几个气泡,有人报了110。”谈到投水者,他流露出很痛心的神情,说:“每个人在外面都很难,可是谁没有父母亲人,为了他们也要好好活着啊。”
11点24分,两名年轻的民警换上潜水服走进了刺骨的河水中,湖中杂草丛生,给打捞工作带来难度。11点31分,一名再次下潜的民警露出水面向岸上领队伸手示意:找到了!随后两位民警将投水年轻人的尸体带到岸边。随后,尸体由法医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抬上了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带走。
专家解读轻生与“张国荣现象”
本报记者郭峰、耿振松报道几天内出现三次轻生事件(包括未遂),为什么这一段时间这类事情如此频繁?而这和此前炒得沸沸扬扬的张国荣自杀事件又有没有关系?
心理医师洪宝瑟:抑郁症应及时治疗,极端手段更不可取
同仁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洪宝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有抑郁感,久而久之就成了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往往会有轻生的念头,应及时进行心理治疗和干预。还有一类情况是,采取轻生行为的人是希望通过极端的方式达到某种目的,是一种威胁性的手段。对于这类人群,还是应该从解决问题的办法上入手,采取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法社会学教授范愉:珍惜生命,有问题努力解决
人民大学法社会学家范愉教授表示,在中国历史和过去的法律上,轻生者和他们的家属往往得到了特别大的同情。这种同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生命不够尊重的态度。这也导致了有人选择将自杀作为争取权利的手段。从社会的角度讲,
轻生是不可取的。对于轻生者,应当尽量阻止他们,奉劝他们生命是最为可贵的,出现问题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好好解决。
警惕“张国荣现象”
近日,有媒体报道张国荣自杀事件之后,某些地区的自杀率直线上升。洪医生认为,首先不排除极个别追星族过于狂热而自杀的情况。但是自杀率突然上升更多的原因还应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张国荣自杀事件发生以后,抑郁症患者可能受到了一种启发,于是纷纷效仿。
范愉教授认为,在轻生事件中,不应过多强调其轻生的“被迫”性,为轻生者寻找理由和“根据”。这种方式会对潜在的轻生者有引导和启发。因而社会同情的情绪过分强烈,会形成对轻生行为的纵容。可以说,所有的轻生行为都应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
新闻链接
张国荣事件后的9个钟头内,共发生了6起跳楼事件,其中5例在香港发生,1例在台湾发生。
4月3日早晨6点多,一位河南籍女子登上杨闸环岛附近一栋高楼,欲以跳楼解决夫妻间的矛盾,5小时后被解救。
4月4日上午11点左右,一位四川籍女子登上大旺路附近一工地的塔吊欲自杀,6小时后被解救。据了解,她轻生的原因是丈夫因与工友发生摩擦导致丧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