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邻里关系如何处------拒绝邻居、跟邻居较劲、交往过密都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08-31 18:34:24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越来越多地经历着一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疏远的邻里关系。与邻里关系紧张、疏远,是由不健康的心理造成的,它同时对人的生活也是有害的。
案例一:怕邻居是坏人休 闲 居 编 辑
55岁的朱女士是上海浦东新区一家居民小区的普通居民,她是一年前搬进这个小区的。因为这个小区的居民大都是外地人,这位老上海人总有一种不安全感,担心邻居是坏人,怕他们偷家里的财物或探听她家的隐私。因此,她整天紧闭大门,拒绝和邻居说话。这种把邻居看成敌人的做法严重影响邻居关系,朱女士陷于孤独无援的状态之中。
案例二:直把邻家当自家
与朱女士的做法相反,魏女士却是一个极喜欢和邻居交往的人。只要一有空闲,她就到邻居家串串门儿,有时会呆上三四个小时。她还特别喜欢借邻居家的东西或求邻居帮她做一些事情,出于礼尚往来的习俗,她也经常给邻居拿点好吃的,好玩的,并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她乐此不疲地经营着与邻居的“睦邻友好”关系。实际上,邻居的生活受到了干扰,已经不胜其烦。这种把邻居看成是一家人,全然不顾他人感受的做法,也容易引起冲突。
案例三:把邻居当成竞争对手
席先生住在苏州一家高档小区里,这里的住户大都是有钱人。席先生入住后,看到邻居的轿车比自家的轿车豪华,很快就卖掉自家的轿车,买了一辆上百万元的豪华型轿车。车开进小区后,他立刻觉得自己有了身价,心里也踏实了,说话的底气也足了,举手投足都充满了压倒邻居的豪气。此后,他经常在物质上和生活享受上与邻居攀比,而且一定都要占上风。这种把邻居当作竞争对手的做法,不知不觉地引起了邻里之间的敌视情绪和忌妒心理。
建议:发展一种建设性的邻里关系
心理学家詹姆斯·卢格博士认为,与邻里相处得如何往往能体现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水平。以上三人与邻里的关系可以分别归为“仇视与拒绝型”、“无原则型”和“竞争型”。这三种类型的邻里关系在现代都市人中普遍存在着。更多的人则把邻居看成是永远的陌生人,大家在一块居住好多年彼此都没有进过对方的家门,甚至没有当面交谈超过五分钟。对于越来越多的“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里现象,心理专家提出了几条建议:●将邻居当成朋友,相信对方,真诚待之。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防止相互猜疑和不信任,彼此才有交往和互相帮助的感情基础。
●尊重邻居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不可强求邻居遵从自己的意愿和习惯,以便维护邻居之间的平等意识。这样可以使大家和平相处,避免因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不同所造成的冲突。
●不可歧视邻居,也不可忌妒邻居。有条件地分担邻居的困难和分享邻居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样能够使自己和邻居的关系成为一种发展型的良好关系。
●谨记“过密之隙”的道理,也就是人际关系过于密切反而导致产生裂隙。邻居并不是一家人,过于随便和密切反而易引发矛盾。民间有句俗语“有多好,有多孬”,就是这个道理。
●在可能的情况下,多与邻居进行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彼此的了解多了,误解与猜疑、嫉恨、疏远自然就减少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