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物语:职称这块遮羞布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11-01 03:56:09
我的一位小学老师够格评“高级”职称,他兴奋地打来电话告诉我:全校1个名额,经过初选,有3人够格。
这位老师,早年前获得了“一级”职称后,就在职称生涯中“稳步不前”。在临退休时,赶上了评“高级”职称的最后一次机会。一个职称指标,尽管有许许多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但在人才济济的学校里自有众多竞争者。老师能获得竞争资格,自然不易。难怪他要鼓
足勇气,从遥远的小山村打电话给我这个在县城工作的学生,托我做做相关工作。休 闲 居 编 辑
老师有求,学生必应。通过多方打听,了解了包括竞争者、评审程序、评审人员等诸多详情后,发现老师除了年龄最大外,并没有其他竞争优势。讲教学能力吧,学生我自是佩服我的老师,但我说了不算,那要学校评职小组认可,竞争对手有一官半职的,要享受“加分”照顾。讲资格吧,老师资格最老,可对手未必会“礼让”。“论资排辈”不管用了,连托关系也行不通,因为现行政策不再留机动名额。哪个该上,哪个该等,会不会留下“后遗症”甚至过激行为,学校领导也要掂量来掂量去,委实比做生意都难。到这个份上,学生无能为力。果不出所料,老师最终未能满足退休前评上“高级”职称的心愿。
评职称有学历、资历(岗位年限或曰任职年限)、计算机、外语等诸多要求。事实上,评职称更要做许多无聊的工作。要把节假日贴进去,要把工资贴进去。要到有权发证的地方一样样地交足培训费,参加普通话培训、三笔字简笔画培训、学历不达标还要进修拿文凭。经过考试和检测,领取名目繁多的“本本”,这些都是评职的“通行证”,没有它万万不可。
在农村小学,一个教师一周多达二三十节课,教学任务相当繁重。图书资料缺乏,加上缺少相关指导,教研之路可谓步履维艰。但有论文发表是评职称的一个硬杠杠。我的这位老师在村小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克尽职守、筋疲力尽之时,却发现自己被挡在评职称的大门之外。难怪许多非教育类报刊纷纷推出教学论文专版,教学类报刊则隆重推出号外、特刊,全搞有偿刊载那套。为解燃眉之急,我的老师也曾忍痛挨宰。
在职称面前,不管多么清高的人也不得不屈尊就范。只不过僧多粥少,有人得来容易,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就要长喘一口鸟气,并且还可以倚老卖老,反正这一职称终身享用。只可惜那些多年煎熬、多年惴惴不安、多年奔波劳碌的落选者,死拼一轮又一轮,直到青丝熬成白发也没有捞到那“虚名”。在中小学,不乏才华出众、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但他们不一定就能在评职中取胜。不信,你随便到哪一所学校去问问,这种情况有的是。而那些有一官半职者,大多都捞上或信心十足地准备捞够格的职称。
按说,职称是一个名。由于眼下又跟工资挂钩,故而它不仅影响到一个教师的声誉,更关系到切身利益。读书人可以不当官不赚钱,可就不能没有职称。教一辈子书,桃李满天下,除了职称,还有何求?职称就像《围城》中所说的那张文凭,“仿佛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蠢笨都掩盖起来”,没有了就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可见衣服是肉体之所必需,而职称是精神的要求。没有职称,不单单是一时一地的难堪,还将成为终生憾事。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