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渊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09-13 13:42:59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是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特点的运动。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玄机秘法,深奥莫测,蕴含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武术作为一种技能和技艺,还有待于人们去认识去挖掘、整理和发展。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获取生活资料,生存自卫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绊、摔、等动作,手格猛兽,尤其是私有制萌发后,部落间的战争使人与人相互打斗的技术不断发展。散手古称:相搏、手博、白打、拍张、手战等,又称打擂台,俗称散打。休 闲 居编 辑
春秋战国时战争频繁,“相搏以较普遍在军队中和在民间也有了较技的场面出现,加之在军事上,兵法理论的传播及在武艺的理论上也有发展。
秦朝时叫“手搏”,比武已十分盛行,1975年在湖北江陵县凤凰山的秦墓中出土的文物上就有“手搏”比赛的场面。
隋唐五代时,“手搏”、“角抵”,倍受重视,比赛几乎形成制度,当时的“手搏”、“角抵”比赛中可看出大体规则情况,一、不按体重分级;二、主要用踢、打、摔的技法,活动场地多在方形的台子上进行,没有护具,比赛时多赤身穿短裤,犯则处罚不明显,获胜者给于重奖。
宋代“手搏”作为强身、活动手足的重要手段,比赛很盛行。
元朝、明朝时徒手较量的技艺发展的很迅速,正规的比赛民间叫打擂。
清代伴随习武的盛行和农民运动的开展出现了不少练武的“社”、“馆”因而通过比武较量发展技艺,“打擂”在民间也很流行。
民国初期,习武开禁拳技之风蓬勃一时。
1909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精武体操学校,1910年3月改为精武体育会。
1928年10月,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办第一届国考,比赛10天。参加者是国术馆的教师和学生,散手比赛三局二胜,采用双败淘汰制。比赛在长方形的场地上进行,打法不限流派,不以体重分级。
规则要点不带任何护具,凡用手、肘、脚、膝击中对方任何部位得一点,击中眼部、喉部、裆部为犯规,犯规三次取消比赛资格,犯规严重者一次即取消比赛资格。
1933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办“第二届国术国考”,大部分省市都派有代表,人数不限,项目有男、女散手,男、女短兵。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被当作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以继承和发展。1952年武术正式被列为推广项目,先将武术套路运动形式作为推广表演竞赛的重点,但散手仍在民间流行,1979年3月至1987年,国家体委搞了多次的试点,散手在民间武术界也很盛行,1979年3月至1987年,国家体委搞了多次的试点,调赛和研究。
1985年在南宁举行了首届全国公安武警系统的武术散手比赛,从此成为公安系统每年一次的正式比赛。
1988年,中国武术协会首次举行了国际武术散手擂台邀请赛。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近60名运动员进行了3天的激烈角逐。
1989年,散手被批准列为体育正式竞赛项目。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它的拳种繁多,门派林立,不仅仅是其攻防自卫,养身健体,艺术审美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中发展起来的,受中国古代道家、儒家、释家等诸子百家等思想的影响又含涉有传统医学、孙子兵法等理论,形成了独有的武学文化。古代的哲学思想辩证法无不体现在武术的理论与实践中,如:太极说、五行说、八卦说等,阴阳学说、刚柔说、生克制化等的辩证思想,儒家的艺无德不立,尊师、谦和、忍让等武林遵奉的道德标准。佛家的慈悲为怀,以仁为本,化恶扬善等戒条。结合传统医学的养生、伤科推拿、以及孙子兵法在技击中的运用,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在理论上起到核心的指导推动作用。
武术发展到宋元以后已形成众多武术流派,明代以后发展更加迅速,拳种繁衍众多,派别林立,清初黄宗羲曾有内、外家之说,明末清初,武术界又常有所谓南派、北派说,认为南派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北派则有弹腿、查拳、八极、八翻、通背、劈挂、戳脚、少林、长拳、迷踪、地躺拳等、又有以自然、山川地理分为:武当派、峨眉派、少林派、衡山派等等,又有以太极形意八卦为内家:少林等为外家,又有以动物命各的象形拳,如:虎拳、鹤拳、螳螂拳、鹰爪拳、猴拳、蛇拳等,中华武术可谓博大精深。仅以中国武术大词典收录的流传于全国各民族人民中间的武术拳种就有320多个,拳术套路750多种,各种器械套路720多个,可谓百花齐放。
但不论何拳种都讲神形兼备,内外兼修,阴阳对立统一观等古老的哲学思想无不渗透于武术的术道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直接交融显现在武术的理论和实践中。
许多拳种十分强调刚柔相济、节奏分明,如长拳的要求,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等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阴阳的关系。
有技击运用的动态来讲,阴阳也无处不在,如:出手为阴,收手为阳,攻为阳,守为阴,技法运用讲,以柔克刚,以刚制柔,避实就虚,引进落空,后发先至,阴阳变换等生克制化的道理,化解、消卸、牵引发放、先发制人,以快打慢,阴阳转换等在武术中随处可见。
传统武术讲究形不破体,力不出尖,腰如轴立、手似星串、外松内紧、意气领先、有进有退、占中求园、抽辙转环、伸缩往来、灵活巧妙、起伏跌宕、旋转变化、的节奏韵律,要求上虚下实、中盘灵活、下盘稳健、闪展灵活、断护严密、功守兼备,兵法的战略战术思想的融合和古代的哲学思想,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中国传统武术讲“巧”的追求,而不同于西方人力的崇拜。
武术的技击散手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术学以致用的体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体育走进千家万户。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散打愈来愈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喜爱,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有过不少曲折沉浮。自1989年,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列为体育正式的竞赛项目以来,对宏扬中国武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散打即有别于其它体育项目,也有别与世界各国的搏击术。散打是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突出了对抗性的特点,为了安全,取消了易至人伤残的打法,如:拿法、肘法、膝法等技法,并规定了禁击部位:裆、后脑、颈等部位。武术散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在传统武术技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运用踢、打、摔的技法来展现,在规定的场地上,遵循制定的规则来完成比赛。
散打近年来在各级体育部门的领导下发展很快,结合现代科学的训练方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随着世界体育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参与体育观注体育以然成风,各国武技的相互交流也在迅猛发展,争相推向奥运。人们在观赏它的审美价值外,更关注它的实战性。
在中美之战散打对拳击的胜利之时也要看到不足,散打在世界搏坛的位置和危机感,现在放开了对膝法的限制但还够,过多的限制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现在世界自由搏击的堀起,各国武技的发展,要使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永立世界巅峰,就要在加强散手科学训练的同时,挖掘传统的武术技击理论和技击方法,去伪存真、融合在散打的教学训练中,更好的宏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博大精深的技击术,找回武术的魂魄,扬我国威,强我民族,迎接来自各国武坛的挑战。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