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打扰我的小康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3-20 19:07:37
十几年前,一次政治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畅谈自己理想中的小康生活,我的同桌第一个跳起来发言:“小康生活就是我可以有一屋子白糖吃!”话音甫落,一阵哄堂大笑。我不明白想有一屋子的白糖吃有什么可笑,当时我心里正寻思着的小康生活也不过是能够天天吃上肉包子。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的同桌大学毕业后成了一间民营公司的老板,以他的财力,“一屋子的白糖”实在是小菜一碟。但问题是,他已经不再想吃白糖了,而是一门心思地琢磨着要减少糖分的摄入,担心肥胖危害了革命的本钱。而我也根本不再吞着口水魂牵梦萦大肉包子了,毕竟我现在的生活是鸡鸭鱼肉想吃就吃,不仅出门能打的,有闲了还能旅游,连擦脸油都用上了国际品牌,这日子比早年梦想的小康生活惬意多了。我坚定地认为我现在过的日子就叫“小康”,我兀自沉醉在自己幸福的小康生活里。休 闲 居 编辑
但,不知从哪一天开始,翻开报纸杂志,“小资”、“中产”、“波波”等新鲜词汇铺天盖地涌进我的视线,突然,我的小康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我搜集了很多资料来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知道了它们其实就是某种生活品牌,而且无一例外的都是物质富足和优裕的标签。就拿最不济的“小资”来说吧,年薪一般也要在1万至5万美元之间。而我的收入,我周围很多人的收入显然是不达标的。再后来,当我发现自己的生存状态原来只是丰衣足食,根本与这些人群的生活不可比拟,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时,我毫无心志去奋起力追,只窝在沙发上慨叹: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甚至对眼前真实幸福的小康生活产生了一丝绝望。
无风不起浪,我相信社会上是有这样一些叫“小资”、“中产”、“波波”的群体存在着,可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传媒要极力标榜它们所代言的生活状态,毕竟能过这种生活的人只是极少数啊。把一小撮人的生活无限放大,来创造所谓时尚,缔造所谓流行,除了能衍生出一大堆貌似神离的伪小资、伪中产、伪波波,满足部分人的虚荣心,给广大人民群众添堵以外,我想象不出有什么积极意义。一群挤公车、淘外贸货,离“小资”、“中产”、“波波”十万八千里的人,却在不遗余力地向人们鼓吹、倡导这些生活方式,不是一件很可笑的事吗?
当然,我们不排除个把兜里有仨葫芦俩枣的假白领追捧这样的生活方式,但我想更多的劳动人民更喜欢小康那种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先住上有大阳台的房子,然后考虑给孩子找个好学校。一辈子活在小康里,为小康奔忙,哪有闲工夫扯其它的淡。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