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重复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3-22 00:24:26
将无数重复的动作、情绪和场景连缀起来,就构成了人的一生。走路、呼吸、交媾;高兴、愤怒、爱情;日升、风起,海浪一次次地拍上岸去。
重复是人生的某种本质,它是润滑剂,令生活的曲线显得圆润,尽管其不停旋转的螺旋看似陷阱、迷宫或游乐场里那些转得叫人呕吐的机动游戏。诸多悲观的人将这“重复”视为“人生本苦”的源头,重复产生单调、单调就会不丰富、不丰富那就该多么无聊——千篇一律的生活令他们厌烦、恐惧,甚至疯掉。而对这“重复”妥协的人,可自诩为直面真实的勇者,他们或微笑着修炼麻木,或皈依秉持轮回学说的宗教,将这螺旋的直径扩至无限。前生来世,无休无止,虽苦海无边,却一定要记住回头是岸。休 闲 居编 辑
“无论何种类别的艺术,都是对客观现实某种方式的拷贝”,若同意这种说法,“低限音乐”(Minimalism,又译“简约音乐”)正是对人生之重复本质的一种艺术再现。编曲上,它是当代严肃音乐领域里最具革新气质的音乐种型。简单来说,“低限音乐”就是以强硬到近乎残酷的脉动,将西方古典音乐编曲上的“大格局”传统撕成整齐的碎片(这种理念,在PhilipGlass看来应领恩于东方音乐、特别是印度传统音乐的格调),然后以此为骨架,将注重旋律的调性演奏以无限重复的方式充塞为血肉。
在1960年代,LaMonteYoung、TerryRiley和SteveReich是“低限音乐”的先行者。而到了1970年代,PhilipGlass不但从形式上将之趋于完善,而且把它从实验音乐的隐秘处拉至地面,甚至可归诸亚文化概念。在这一阶段他最重要的两张唱片应是1979年的“EinsteinontheBeach”和1982年的“Koyaanisqatsi”,前者是舞台戏剧的配乐,后者则是同名纪录片的电影音乐。
作为一种过于注重形式感的潮流,“低限音乐”在今天的新古典范畴里已成为一种颇值怀疑的传统,它的血髓更多地流入电子音乐的阵营——恰因其将听觉刺激置前从而不会反感形式主义。
但PhilipGlass并不以为“低限音乐”只是裹住一具空壳的皮肤,而更愿将之视为如内脏骨骼般的文化理念。尽管从类型判别上,他近十几年来的作品更应属于现代作曲和地域融合乐的范畴——并且,从30年前(那时他的第一身份尚是一名木匠),他就不同意把自己和Minimalism这个词扯上关系。其实,定义、更多是定义词,对于特立独行的人来说多少是一种侮辱,所以不如将PhilipGlass对Minimalism的反感当作一种任性。
请听他去年为“TheHours”(《时时刻刻》)所做的电影配乐,姑且不论音乐里那些内在的、背景式的低限韵味,只说一直选择独立电影配乐的PhilipGlass为何会为这部商业片工作。
这部三截头电影将三个时代的三种女人放在相同的语境里描述,这种在幻臆中轮回般的情节,与如来的诲世度人并无关联,而不过是种令人脚趾收紧的无情重复。配乐给这三个女人相同的三副框架,然后用几乎懒散的笔法改换了细节和氛围。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