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锋日记到武侠小说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2-06 02:57:16
——生于三十年代:轰炸、战乱、开明课本和《昭明文选》
潘富恩:1933年出生于浙江温州。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一生桃李满天下,所指导过的弟子还包括一批国际知名的汉学家,如日本国立新泻大学副校长深泽助雄、鲁汶大学汉学系主任钟鸣旦、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总统远东政策顾问季塔连科等。
在潘富恩教授的回忆中,童年留下的感觉是“恐惧”。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温州城上空总是不断地盘旋着前来轰炸的日本飞机。全家人逃难到郊区,即原永嘉县上河乡,这里是南宋永嘉学派巨子叶适的故乡,现属温州市瓯海区。六岁的潘富恩求学当地的潘桥中心小学,直到现在,这个乡办的小学还在见证着历史的风风雨雨。虽然是在郊区,但局势还是很动荡,小学的老师是从城里逃难过来的,躲在破庙里;日本人偶尔会到乡下来扫荡,或者和当地的浙南游击中队第三支队、第五支队开火,自己一家人都在稻田里躲着,感觉很是惊惧。
所以,“根本没有阅读环境可言”。当时的小学设在一个食堂里,启蒙的读物就是开明书局的课本,“小狗叫,小猫跳”什么的。父亲患了肺病,在潘富恩六岁时就去世了,母亲当时在教会做产科医生,也算是半个知识分子,总想要小富恩通过读书获得更好的前途,觉得课本太浅了,就给小富恩读《古文观止》,《桃花源记》一类的,每逢寒暑假,还命潘富恩去邻村的一位姓丁的清末秀才处,习读《三字经》、《幼学琼林》之类的儿童启蒙读物。于是到了小学四年级,潘富恩就可以自己读《三国》、《水浒》、《儒林外史》一类的好多书了。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世纪了,可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其实对我的阅读来说,更重要的年代应该是中学。”小学读到1945年,抗战胜利了,潘富恩跟随母亲回到了城里,进了温州城里的一个教会中学,后来又转到殴海中学,这个时候,他遇见了对他一生影响重大的顾实先生。顾实先生当时已年届75岁,是当年的同盟会会员,还是文史界知名的老前辈,给潘富恩上第一课时,就要大家用文言文写自传,全班同学也只有潘富恩凭着小时候打下的基础,还能“之乎也者”地凑成一篇,于是大受先生赏识,亲授以《说文解字》,《昭明文选》。他对潘富恩说:“文选烂,秀才半”。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潘富恩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休 闲居 编 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