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仪:中国艾滋病防治处于关键时期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1-10 16:36:34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4月6日召开的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目前艾滋病疫情仍然十分严峻,其传播和流行呈现出新的特点,防治工作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
吴仪说,中国艾滋病流行态势较为严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84万人,其中艾滋病患者约8万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青壮年为主,大多在农村,局部地区正面临集中发病和死亡的高峰。从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规律看,中国艾滋病疫情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 休 闲 居 编辑
她说,虽然中国成人感染率不到0.1%,还处于低流行态势,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已居亚洲第2位,全球第14位。特别是近年来艾滋病病例报告数一直在增长,而且流行的危险因素还广泛存在。吴仪指出,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由于艾滋病的流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庭的医疗费用大大增加,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有的因为社会歧视而失业或失学、农产品卖不出去,收入大大减少,许多家庭一贫如洗,甚至家破人亡。由于艾滋病的流行,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医疗救治压力越来越大,消耗了巨大的卫生资源,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引发了救治关怀患者、照顾孤儿寡老、消除社会危害和维护群众健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吴仪介绍说,目前,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艾滋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不良性行为、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针对这一新的变化,一些地区开展了推广使用安全套、在注射吸毒人员中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仅仅是试点,范围也不大,而且人们的认识也不尽一致。推行这些干预措施还存在认识上和工作上的障碍。
吴仪强调,当前迫切需要营造全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艾滋病防治的良好氛围。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机制还需要完善,恐惧艾滋病、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现象依然存在,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控机制,进一步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吴仪表示,如何抓住机遇,切实做好防治工作,是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兴亡的大事,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必须本着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借鉴抗击非典的成功经验,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另据了解,吴仪在讲话中还强调,控制艾滋病重在预防,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其传播和流行的主要途径,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吴仪说,宣传教育是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首要环节。宣传教育工作要以村镇、社区、学校以及高危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为重点,要帮助人们消除恐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动员社会消除歧视、关爱艾滋病患者。要宣传艾滋病传播途径、流行特点、防护知识;要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进行自重、自爱的宣传教育;要宣传党和政府防治艾滋病的政策和措施;要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主动开展艾滋病防治方面的公益广告宣传,提高知晓率。
吴仪指出,血源性传播是最具危险的艾滋病传播途径。为了彻底杜绝因采供血传播艾滋病,必须进一步加强血站建设和规范血站管理,要完善血液制品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要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和“血头”、“血霸”,除恶务尽。要高度重视艾滋病医源性感染问题。要在医疗机构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做好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毁形和可重复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消毒工作,对医疗用血必须严格检验,力争杜绝艾滋病医源性传播。
吴仪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广干预措施。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坚决打击贩卖、吸食毒品和卖淫嫖娼的违法犯罪行为,遏制以至彻底清除这些社会丑恶现象。另一方面,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那些沾染恶习的人员传播或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减轻其对社会的危害。要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在一些高危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公开发放安全套或安装安全套发放设施,力求切断经性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吴仪还强调,要认真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工作。要切实加强艾滋病监测网络建设,在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高危人员集中的场所广泛建立监测哨点,制定规范,明确责任,广泛筛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要认真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规范要求,加强监测报告信息网络建设,如实、及时、规范报告疫情,并按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对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对瞒报、漏报和迟报疫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