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网络时代心理健康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11 23:07:24
日前有报道说,今年华东理工大学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中,有80%的学生系因迷恋网络而成绩下降,上海交大退学试读或转学的205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通不过考试也与无节制上网有关;武汉一大二女生被网络迷惑,以致出现精神障碍,学业日渐荒废,甚至连父母也不识;长春市中心医院神经科近两个月已发现十余例因无节制上网导致精神异常的患者……
对此,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社会心理研究所所长王极盛呼吁:关注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日前,王极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互联网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计算机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为人类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加强对互联网心理学的研究,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是面向新世纪的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休 闲居 编辑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互联网的应用在我国起步较晚。王极盛说,目前国内对互联网心理学基本上没有系统的研究,这一问题当引起高度重视。
图书是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从国内图书市场的情况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互联网心理学的研究已严重滞后。新近面世的有关网络健康的研究著作几乎都是译著,如《互联网心理学》、《网络幽灵》、《大冲突》等,这些译著传达出这样一种声音:电脑屏幕把我们置于界面之前,最新的界面是一种我们可以进入的虚拟的现实;面对这场空前的技术革命,人类当努力调整自己,力避迷失于虚拟空间之中。
《网虫综合症》作者、美国金伯利·扬博士的问卷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已染上“因特网瘾”,对因特网的迷恋就像酗酒、吸毒、赌博等一样,已经导致家庭离异、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失业甚至犯罪等社会问题。这部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的专著让读者看到了电脑空间的另一面:“电脑网络使我们彼此孤立,而不是将我们联系在一起。”
美国帕特·华莱士博士撰著的《互联网心理学》,对互联网与人们之间形成的难以割舍的种种现象,如上网成瘾、网上面具及伪装等,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剖析;天津社科院出版社“先锋译丛”之五《网络幽灵》的作者认为,须臾离不开电脑的人将失去作为主体的自我,变成机器的奴隶;《完美的罪行》作者、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让·博德里亚尔透视了后现代社会虚拟取代现实的严峻境况,指出:数字革命使人们逐渐远离现实世界,这给人类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带来巨大威胁。
“除了杀虫剂,我想象不出家庭用品中还有什么东西比电脑产生的问题更多。”美国硅谷毒物联合会主席针对电脑中铅、镉、汞、铬和聚氯乙烯给垃圾处理带来的新问题所说的这番话,同样可以移用于电脑网络给人们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正如记者在上海一家大型书店里看到的那样,《网虫综合症》等书至今仍被摆放在浩瀚的计算机类图书中一样,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