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临终前为我买房劝我改嫁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0-30 17:03:44
阅读提示:他们都是清贫的教师,但丈夫在临终前执意买下一栋三层的别墅,只为了妻子的一个梦想。其实,他们也不是恩爱始终,也曾闪现过“第三者”阴影,可是,如今,一切都随风而逝,留下的只有对爱的追思。
■采写:记者毕云 通讯员陈今知
■口述:砚青(化名)
■性别:女
■年龄:55岁
■学历:初中
■职业:幼教退休
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是缅怀的节日,砚青(化名)说这些天,她一直在缅怀一年前逝去的丈夫,回想他们以前的种种恩怨。我约她来报社讲述,她却执意要我去她那远在郊区的家中听她讲述,她说,一定要去看看她的房子,因为那房子,以及房子中的一切,代表了她丈夫的生命,她想在那样的氛围里静静缅怀他。考虑到她的年龄以及她的执着,我答应乘车前往。
让我意外的是,砚青住的是一座三层楼的别墅,前面有院子,后面有花园,只是那花园了无生气,园中疯长的野草在城郊清新的空气中寂落地摇曳着,似乎在诉说着园子主人的心情。
砚青身材清瘦,精神健旺。我们进门刚落座,她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户口本递给我看,一边说:“我家李老师,多好的一个人,可是已经去了一年了……”说着说着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肩膀抖动着,这才略显老态。
她给我们介绍屋子里的摆设,从沙发到窗帘,再到几架上的小小摆设,每一件,她都是为了他。可惜,斯人已去。
此后的讲述,她一直称自己去世的丈夫为“李老师”,我想,她内心一定对他很敬重。
大房子
也许砚青觉得我们会心存疑虑,便从她家这座别墅说起。
这座房子是2002年元月买的。年轻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浪漫的梦:希望有一天能住在一座大房子里,还有一架钢琴。李老师一直记在心里。
买这座房子的时候,我不同意。因为房子实在太大了,仅仅是首付就要耗尽我们几十年来所有的积蓄。李老师却很喜欢,他说,我们都还年轻,钱可以慢慢挣。可是,他哪里想到,他自己这么快就去了。 休 闲 居 编辑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砚青情不能已,眼泪又出来了。她递给我一本相册,让我先看相片。里面都是李老师的相片,李老师高大魁梧,气宇轩昂,每一张都是一脸爽朗的笑容。
2002年上半年,李老师开始咳嗽。我劝他看医生,他总是推辞。他是高级教师,又是学校的英语组组长。那年6月,检查结果出来了,是肺癌。详细的病情报告还没有拿的时候,他把我拖到这小区的售楼部,要求把户主改成我,把贷款改成现金。当时我心里隐隐有些不安,我说,房子先不买,等病好了再说。他一定要买,还安慰我说,买了快点装修,他可以到新房去养病。
于是,我们四处借钱,把房款一次付清了。
他的病情报告是我去拿的,看着“晚期”二字,我在外面哭了一场,回家后强装笑脸,告诉他是“早期”。
他的身体很快垮了。他治病要花不少钱,我想把房子卖了,他却督促我快点装修。他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家庭·房屋·丰碑》,原来他一直记得我的那个梦想。他对我说:“这房子就是我的命,几十年我就想着它!你卖房就是要我的命!”
我只有着手准备装修。为了节约用钱,装修材料全是我亲自买的。我跑了很多地方,反复比较、权衡。饿了,就用一个烧饼充饥。装修公司我都谈了20多家,从最开始的20来万元谈到最后只要5万元。家具也是我从二手市场里淘来的,李老师是个讲究人,我还要让他看不出来是旧的。
2003年底,下面两层装好了,我们搬过来住了一星期。他住得很称心,对装修很满意,直夸我有眼光。
夫妻缘
我和李老师能结成夫妻,还真是阴错阳差的缘分。
上世纪60年代末,我们都是下乡知青。我下放到麻城县,李老师在东西湖郊区。我虽然只念了个初中,但是天性活泼,唱歌跳舞样样行,所以一直在宣传部搞活动。李老师和我姐姐下放到同一个地方,姐姐觉得他才貌双全,就想介绍给我。我那时眼光挺高,回信推辞了。
但是,有些事似乎是命中注定。我的回绝信竟被带信人放在包里揣了一个月忘了给姐姐,姐姐以为我答应了,让李老师直接给我写信开始交往。两周以后,我收到李老师的信,信中还夹有一张相片。他清瘦俊朗,文笔更是优美动人。我一改初衷接受了他。
风透过窗纱从落地窗吹进来,抹去砚青脸上的泪痕。讲起那个青涩年代的故事,她眉角浮现浅浅的笑意。
此后,我们开始频繁的书信往来。知青返城后,我被分到黄石的一个企业子弟学校当幼教,他在东西湖教书。1972年,我回武汉探亲,跟他见了面,那是我们确定恋爱关系后第一次见面。那天,在中山公园门口的台阶上,我们一直谈到晚上10点多钟。他家兄弟姊妹7个,家庭比较困难。他生怕我嫌弃,作保证似地说:“一张白纸,可以画最美的图画,我现在一穷二白,不过以后一定会把自己的家建设得很美好。”当时的情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
我的父母不同意我和他交往。当时教师待遇比较低,而且他还在郊区。父母要给我另外介绍对象,都被我拒绝了。
1974年国庆节,我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后来恢复高考,我极力支持他考大学,他一考即中,毕业后分配到市区的一所高中当老师。后来,我也调回武汉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文化“援藏”活动,援藏的老师可以分到一套房子。这时候,儿子已经出世了,我们一直挤住在李老师父母那里,李老师毫不犹豫地要求去西藏。
第三者
1982年底,李老师从西藏回来探亲。有一个和他一起援藏的女老师,姓岑,经常到家里来做客。这引起我的不快,我追问李老师,他很生气,说我无理取闹。
假期结束时,大家本来约好一起返藏,可我坚持让他晚几天再走。他认为我不信任他,和我大吵了一架后,还是和岑老师他们一起乘上了火车。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