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养生“寓医于食”(四)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2-03 14:31:53
六、饮食结构“西化”、肉类消费剧增,危及民族生存!休闲 居 编 辑
“洋快餐”的错误导向,造成饮食结构“西化”,肉类消费剧增!1988-1998年,中国肉食消费量增长了一倍,达到人均46公斤,接近发展中国家平均消费量的两倍;超过了韩国和日本,成为亚洲保持东方饮食习惯的国家之首,而猪肉消费则名列世界第一。以短视的眼光看,这似乎象征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从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单位重量猪肉和禽类的生产需要投入约5倍和3倍数量的粮食,耗粮型的肉食生产给粮食消费带来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一亩地用来养牛,能生产1磅动物蛋白质;而种植黄豆可生产17磅高质量的植物蛋白质。同时饲养家畜严重浪费水资源,是种植蔬菜、谷类需水量的8倍,而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亚于工业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过量食用肉类造成营养过剩,带来“文明病”泛滥的恶果;所以,对人口过多与农业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已极其尖锐的中国而言,过量肉食不啻于是一场灭顶之灾。前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曾对西方的生活方式提出警告。他指出:“西方国家摄取食物的方式,是导致其它地区饥饿的主要原因。”据统计,30年前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吃掉50磅肉,而现在光牛肉就要吃掉100磅,美国人蛋白质摄入量是需要量的两倍。这些肉如果换算成谷类,平均每人超过1吨/年,而世界其它地区人均谷物消耗量不足400磅/年。
“洋快餐”危害健康。中华民族的传统膳食提倡食物来源多样化,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之间的互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结构,具有广杂性、主从性和匹配性。这种膳食结构不仅适合人类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和人体生理全面营养的需要,有助于养生保健,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更重要的是能缩短人类食物链,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提高食物资源效益。这对贯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战略目标——解决全球人类食品的短缺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我们在饮食上绝对不能仿效西方“高肉食”的方案,必须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膳食结构,坚持艰苦奋斗和节俭勤劳的优秀传统!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世代相传。
七、引导全民族科学、合理地进行食物消费,已是当前各级政府和健康工作者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
我国新一届政府反复强调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农业的决定》就是这样一项英明决策。要作到“以质补量”,就必须变“种什么吃什么”为“吃什么种什么”。这在国际上是有先例可循的,以大豆为例,作为优质蛋白源,丰富的营养库和健康膳食之宝,4800年前中国就有种植大豆的记载,“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的古训在中国世代相传。美国20世纪引进大豆后,发现其单位面积生产的蛋白质远高于其他粮食品种和奶牛,因此,从1967年开始,美国政府决定压缩小麦和较大豆高产约2.7倍的玉米的种植面积,全力发展大豆生产。此后美国大豆种植面积扩大了3.3倍,年产量增加了5.7倍,1979年美国大豆总产量就已是中国的4.8倍。现在美国每年生产大豆蛋白质150万吨,添加在各种食物中,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中为洋用”的成功事例给了我们非常深切的启示。“有宝不识宝”,漠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宝贵遗产的教训难道还少吗?要想避免重蹈西方发达国家“文明病”泛滥的覆辙,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就一定要在坚持传统膳食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国情进一步调整、优化食物结构,引导全民族科学、合理地进行食物消费!我们认为这已是当前各级政府和健康工作者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