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奶不要“肚子疼”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2-09 03:30:49
饮用学生奶可能出现的两个特殊现象
国家规定,为确保饮奶安全,必须采用超高温灭菌和无菌包装技术生产符合上述要求的学生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媒体几次报道过有的地方学生喝奶“集体中毒”的事件,但技术检验又查不出奶品中含有致病细菌。专家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所谓“中毒”多为个别学生的“乳糖不耐”症,并且由此引发“从众心理”反应。专家认为这是存在于学生奶计划中的两个比较特殊现象。
科学饮奶对付“乳糖不耐”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我国人群中存在着相当比例的群体由于体内缺少某些特定的酶,从而对牛奶中的乳糖消化吸收有障碍。主要表现是在饮用一定量的牛奶约半个小时至2个小时后,感到腹疼、腹胀、肠鸣、呕吐或腹泻,这些症状并非是由牛奶变质而引起的食物中毒,而是个体差异造成的“牛奶过敏”反应,通常称为“乳糖不适”或“乳糖不耐受症”。有关研究还表明,在标准装学生奶中200毫升,乳糖含量仅为9克,“乳糖不耐”的发生率不会超过1%。但是,有些同学早上不吃饭,在学校蹦蹦跳跳后空腹饮用学生奶,就容易引发“乳糖不适”症。对此,可通过适当的饮奶方法加以克服。一是不要空腹喝奶,最好同时吃一点饼干、面包等食物;二是少量、多次饮用;三是每天坚持饮用。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牛奶过敏”症状就会缓解或完全消失。
莫让“从众心理”引起恐慌
某地一所小学发生了所谓喝奶“中毒”事件,送到医院进行观察治疗的大多数学生,很快就消除了身体不适的感觉,医学采样化验也没查出病菌。这是为什么?有的同学反映,其他同学身体不舒服,老师问我是否肚子疼,我就不由自主地感觉身体不舒服了。对此, 儿童心理专家解释说,学生奶的消费主体都是处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危险期”的孩子,其心理倾向易被暗示而发生“从众行为”。“他疼我也疼”,模拟情景试验结果也表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饮用牛奶,一旦个别孩子感到异常或不适,很有可能就会在群体中迅速发生心理上的连锁反应而使事态扩大。学校、老师、家长对待这样的事情应该沉着冷静,切莫造成多米诺骨牌式的恐慌。
休闲 居编 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