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发掘新晋山西菜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3-21 20:31:39
山西菜在全国并没有太大的名气,至少不能算作名牌。就拿广州而言,各地风味皆有陈列,但以山西菜命名的食店却屈指可数。当然,这不包括街头巷尾偶有专卖刀削面的小铺子。
听说,最近城中出现了不少山西菜觅食之所,于是呼朋引伴召集同好,一行人浩浩荡荡直奔目的地而去。
休 闲居编 辑
做飞刀削面的面点师站在沸水锅前,一手托面,
一手拿刀,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挺直手端平,手眼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面片,弯刀是三棱。只见刀光闪闪中,一条条粗细均匀、八寸长短,被削成鱼肚、三棱柳叶形的面条如张张柳叶,飞入锅内,干净利落。
——这就是很有江湖味道的山西面食。
菜肴与主食同时呈现
大盘大碗是山西菜的一大特色,你简直分不清谁是主菜———给人以群龙无首的感觉,于是你只好认真地对待眼前的每一道食物。位于五羊新城主营山西菜的“大槐树”食府也延续了这一传统。
菜还没上完,用各种杂粮做成的面食就纷至沓来:莜麦做成的刀削面、片儿汤,土豆粉做成的炒粉条……甚至连黄米面做成的糕点也早早地来报到了。据赵师傅介绍,山西人对“饭菜”的划分本来就不明确,他们把主食也制作得像菜肴一样色香味俱全。
最负山西特色的三种菜肴——“大碗蒸酥鸡”:选用农家鸡,将最嫩的鸡腿斩块,精盐腌制,再和上鸡蛋面粉,下滚油炸至金黄,最后兑高汤蒸一个小时方大功告成,入口松化而又不失鲜嫩。“山西过油肉”:这款曾获得烹调比赛金奖的菜式,外表看起来与一般家常菜无异,但其内涵才是精华所在,精选瘦肉经过上浆、拉油,配天然东北黑木耳、蘑菇、冬笋炒过之后,爽口、够鲜。“五花猪脸”:先将猪脸肉卤四小时以上,再去掉油膏,所以这道菜让人一点都不觉油腻,而且卖相看起来晶莹剔透。
体验面食的豪情
在珠江新城已开分店的“九毛九山西面王”老面馆,光是面种就有莜面、荞面、苦荞、绿豆面、高粱面、玉米面、凉面等多种,飞刀削面、转盘剔尖、大刀拔面、小把拉面是这里的四大工艺面。从师傅们的畅谈中,可以看出山西人对面的情深意切,当然这种偏爱中也融入了面的可塑性和山西人的睿智。
吃过山西面的想必都知道有这么句话:吃山西面是饱口福,看山西面是饱眼福。吃面前,师傅特意邀请我们进驻厨房,显露一手面食“绝”活。
做飞刀削面的面点师站在沸水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拿刀,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挺直手端平,手眼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面片,弯刀是三棱。只见刀光闪闪中,一条条粗细均匀、八寸长短,被削成鱼肚、三棱柳叶形的面条如张张柳叶,飞入锅内,干净利落。
面的制作精细之外,配料也非常讲究,如高汤、炸酱、小炒肉汁、西红柿酱、素三鲜汁等,食客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搭配。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据说陈醋是从山西空运到广州,绝对地道。
最为人称道的油糕
山西大面积的丘陵半坡地,较适宜抗旱性强的黍子生长。黍子去皮糠成黄米可做粥,磨成面粉做油糕吃最为讲究。人们寻常不吃油糕,只有在生日、祝寿、婚嫁、丧礼、待客、盖房时才吃。开在番禺洛溪新城的“百味山西麦子王”就凭着这道黄米油糕,引得行人纷纷下马。
做糕一般采取撒蒸办法,即把面放一大容器中,拌成略干的面块垒,蒸圈放在大锅上,将缝隙封严,底笼先铺一层面团蒸熟,然后揭开锅,一边加火,一边往笼中撒湿面,哪里冒气往那里撒。撒完只需盖锅十来分钟,便成面团。面团出笼时厨师们手醮凉水(用碱水),以极快的速度插入粘烫的糕面中,拖下一块往抹了水的大案上一摔,再蘸一把凉水,揣揉成一光溜的面团后,挤成剂子,包上红糖、枣泥等,入油锅一炸,外脆里软,筋绵香甜的油糕便做成了。吃时撒少许白糖,外焦里嫩,甜香可口。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