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承受力从何而来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2-01 16:26:55
“心理承受力”是一个相当中国化的术语,一般来看,心理承受力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一是狭义的角度,即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理承受力似乎与先天的神经特征有关。按照巴甫洛夫的说法,人的大脑神经系统的耐受性大小、强弱以及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性是不同的。有的人耐受性高、兴奋和抑制平衡,他们能够承受较大的刺激,这样的人心理承受力强;而有的人则相反,他们不能承受大的刺激,其心理承受力弱。狭义的心理承受力对人的生活适应,而不是社会适应有很大的影响。经典性的心理承受力,是这个含义。
二是从广义的角度,心理承受力可以理解为个体对挫折、对苦难等等非自我性环境信息的处理理性程度。原因是这样的:人在一定意义上是我向性的,即人总有自我肯定的倾向,总是自然地以自己的标准作为评价事物的依据。如果事物不以自己的标准来发展,就会产生否定、排斥、对抗等看法。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一个人以绝对的我向性来支配自己,他就不能接纳不同于自己的事情,就会出现严重的社会不适应,我们也可以说他的心理承受力弱;相反,如果一个人以可变的、接纳的方式处理非我向性事物,他就能够适应社会,可以说其心理承受力强。在现实生活中,广义的心理承受力更有现实意义。休闲 居编 辑
广义的心理承受力是可以学习的。它更多地与生活观念和信念有关。如对个人与别人关系的看法,对待挫折的看法,对待苦难的看法等等,都对广义的心理承受力有巨大的影响。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