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诊治员工的心理感冒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2-04 20:17:33
有人以“心理感冒”来形容忧郁症,这点出了忧郁症并非绝症,却是一种上班族在不知不觉中就很容易染上的疾病。国外研究发现,“压力”是导致忧郁症的重要根源之一。日本社会经济生产本部在今年早些时候针对上市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48.9%的企业认为在最近三年内,员工的心理疾病有增加的趋势。企业持续裁员,而且实施绩效主义的人事制度,使员工的心理压力更大,未来心理疾病的患者势必有增无减。如果人才抱怨现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太大,快被“逼疯”时,组织应当立刻采取措施,因为人才心理的“压力阀”不仅只操在他自己手里,也操在组织手里。
企业总心理师浮出水面休 闲 居 编 辑
托尔斯泰的名言“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样适应于公司。就像在家庭中一样,当公司里的沟通不畅甚至破坏人际关系时,生意也会遭遇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师或称精神治疗师作为新一代管理顾问,正在进入公司办公领域。与竭力分析和提升公司经营战略的传统企业顾问不同,新型的心理咨询顾问关注的是工作中的种种情感僵局――如从互相竞争以致在互挖墙脚上浪费时间的经理,到挫伤员工创新精神的独断专行的老板。
公司面临的最大情感问题是什么?纽约咨询公司的负责人、心理学家凯瑞-萨尔科维茨指出,公司普遍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不健康的自我陶醉,当公司领导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其他人意见时这种毛病就会发生;另一种就是管理上的专制风格。在当今这个严酷的商业环境里,高级经理们也面临矛盾和挑战,这也就增加了他们的压力。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竞争环境日益残酷,“活得真累”是时下职场中老总、职工最能引起共鸣的一句话,尽管可能“操心”的事儿各有不同,但是心理问题的普遍存在超越了知识和能力层次。许多知名企业的老总、白领一族,在工作之余找心理专家咨询已不是新鲜事。
你是否见到过这样的情景:一位刚刚被部门经理批了一顿的员工急匆匆地走进了一间神秘的办公室,一个小时以后神情安定地走了出来,回到经理那里与他握手言和;一群初出茅庐、工作上处处碰壁的大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以后很快融入了集体,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原本士气低落而又互相扯皮、冲突的业务部门,在经历了几天的特别培训之后,精神面貌涣然一新、同心协力,业绩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飞跃。
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力量改变了员工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呢?这位神秘人物就是企业内部的“总心理师”。这个职位的具体职责是:负责全员职工之间人际关系障碍的突破,提高全员职工协同作战的层次;负责全员职工的心理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负责建立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等。总心理师兼培训、启导、辅导三种功能于一体,实现企业管理者与员工间的最佳沟通,最大限度地将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无须设此岗位,需要培训、咨询时可以再请外面的专家。其实有资料显示,企业外请咨询、培训人员,不仅费用高昂,而且还无法保证持续、连贯的效果,加上外部人员对企业内部的了解不足,实际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因而企业内部设置咨询、培训专家,从长远来看,优势和效益都是明显的。
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健康管理
在最重视实际绩效的美国,大企业中有80%启用EAP,“业绩至上”和EAP被称为企业管理的左膀右臂。日本也开始摸索出了它的真谛,很多公司在内部设立了EAP机制,心理咨询越来越多地走进企业。
EAP又称员工帮助项目或员工援助项目,就是组织为帮助员工及其家属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由组织出资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服务项目,是心理卫生服务的一种。目前在日本多数企业通过与专业机构签订合约,将该项目委托给外部专业机构进行。
总部位于东京新宿的隶属综合人才服务集团公司的人才介绍中心从1993年开始推出了EAP服务。企业员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预约咨询日期,咨询人员由临床心理医生和专家担任。咨询内容等个人信息绝对保密,后来逐渐发展为公司出面与其签订合约,负责公司全员一段时期的咨询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除了在员工有烦恼时提供咨询外,还要求主管平时注意部属的心理状况,并定期实施心理诊疗。其实,员工心理不健康会降低工作效率,企业付出的成本可能比人才流失还大。富士公司已对4000名主管分批开设心理健康研习讲座,由企业专属医师说明工作过度与压力的关系、忧郁症的特征等。
早在1998年,富士公司就请企业专属医师对公司员工(1.5万人)个别面谈,每人每年至少一次,由医师给予建议。不过,该公司认为,一年一次的面谈还不足以避免管理风险,因此公司决定将进一步实施新的措施,密切注意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