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早慧教育”一种畸形的社会文化心理?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2-12 09:44:39
追求“早慧教育”一种畸形的社会文化心理?
核心观点:我认为,所谓神童是少之又少,多数是家长逼出来的。别说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的家长本身就存在心理问题,总像“押宝”似的将自己的孩子押来押去,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我就深深地感到“神童教育”不可取,打个比方,让一棵幼树去承担大梁的重任,肯定会被压弯了甚至折断。
休 闲 居 编 辑
李长春作家学生家长新著《一个中学生父亲的教育手记》正在热销
坦率地说,在这方面我也走过一些弯路。女儿小的时候,中国科大那些神童正被报刊杂志炒得沸沸扬扬,街头巷尾培养神童的各种各样的班也办得热火朝天。一心想让女儿成为神童的我,从她三岁开始,就陆续把她送进了乒乓球、手风琴、绘画、书法等四五个班。结果,孩子不仅什么都没学成,还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
大概也是十岁那年,女儿第一次对我的做法进行了公开的反抗。暑假期间,我让她去参加一个补习班。她坚决不去,还哭诉道,从我三岁那年开始,你们就逼我学这个学那个,弄得我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别说是枯燥乏味的知识,就是山珍海味也吃腻了!
从那以后,我再没给她送过任何学习班,在学习方面也顺其自然。现在,虽然按传统眼光来看,我的孩子不算优秀,就读的也是一所毫无名气的普通大学。但是她每天都欢欢乐乐,身和心发育得都很健康。
核心观点:作为心理门诊的主治医师,我每天接待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是学生,自闭、沉迷网络、离家出走、跳楼自杀……在他们身上出现的各种症状使我感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涉及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张文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理门诊主治医师
大量的调查统计显示,在普通的大学生群体中有20——3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排在前几位的类别是:适应性障碍、情绪障碍、品行或人格障碍,而且临床的经验显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愈来愈多的趋势。
我认为,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比率增加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家庭的问题,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得到了过分的关心和照顾,使其成为了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二是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目前的人才评价标准依然是分数至上,考核记忆与技术,以记忆水平的高低来选拔人才,这种标准下的“神童”,素质本身就有严重缺陷。目前,我们的教育模式虽然反复强调素质教育,但许多家长甚至一些教育工作者都没有真正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什么。我认为素质不是钢琴和绘画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的客观、稳定、独立的心态,是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能够与外界建立和谐的社会联系,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抗挫折的能力。这种素质的教育不仅仅是说教,应该让儿童切身感受到,体验到,意识到,应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值得庆幸的是社会已关注到了这一点,许多大学包括一些重点中学都设置了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机构,但还远远不够,一个人的心理教育是自幼开始的,多种因素影响的,甚至是终生的。仅仅大学几年的心理教育的作用太有限,可能有时是无效的。
核心观点:不能否认,早慧儿童是存在的,但毕竟是稀少的。研究表明,智力发展超常者在儿童中的比例仅是1%%—3%%。然而,家长们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致使神童情结肆意扩张,神童教育大军浩浩荡荡,难免要上演一些令人痛惜的悲剧。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折射出当前人们盲目追求“一夜成名”、“一步登天”的浮躁甚至畸形的心理。
吕杰省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省青少年发展辅导工作室主任辅导师
所谓“神童”,多指在智力发展上超常的儿童,尤其表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超越年龄的逻辑思维能力。研究表明,智力发展超常者在儿童中的比例是1%—3%。因此不能否认,早慧儿童是存在的,但毕竟是稀少的。在家长、老师和周围人看来是聪明的孩子,不一定就是智力超常的孩子。一般来说,神童应该在10岁以前就在某方面表现出极其超越年龄的思维状态,如果家长和周围人还在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神童的话,就表明他已经不是神童了。
神童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后天教育的,这两方面不可或缺。面对真正有神童天赋的孩子,因材施教或采取适合孩子特点的专门教育是应该的。无论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还是中国科学院超常儿童试验班,都是为这样一个小小的特殊群体提供了一个打破常规的发展平台,为这样的孩子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社会教育应该有这样的舞台并纳入教育体系,最终的目的是让这样的孩子更加生动、活泼、自由、快乐地成长成才,伸展自己的灵性,发挥天赋的潜能。但这却是涉及孩子一生幸福的严肃的事情,决不应该是商业炒作,因为神童不能批量生产。
神童也是儿童,他只是在某一方面有天赋的儿童,在其他方面却没有超越这个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的甚至在个别方面还不如普通的孩子。这是由人的资源总量决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智在某一方面超常,很可能在另一方面超短。“神童问题”的出现并不是过早地开发了孩子的智力,而是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没有同步跟上,比如说社会化和情感上的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等,这其中,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欠缺。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能力,而不是在重压下学知识,顺其自然发挥孩子最大的潜能,才能让神童的悲剧不再重演。
背景
前一阵,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首批学员回母校聚会,有媒体披露了一些昔日大名鼎鼎的“神童”的近况———宁铂出家,干政“自我封闭”,谢彦波“有心理问题”……
近期,10岁的辽宁男孩张α炀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数理与信息科学系录取,他用5年时间走完普通学生12年的读书历程,令无数家长羡慕不已,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日前,一家培训机构在北京和广州两地推出了“日出计划”,号称只要孩子从小接受他们的培训,10岁时就能赶超一个大学生。目前该机构所收学员最小的9个月,最大的不超过10岁。他们承诺,只要缴纳10多万元的会费,无需苛刻的测试,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神童”。虽然许多教育专家指出,这是一种对人性和教育规律的背离。但还是有600多位“会员家长”趋之若鹜……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