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面撞上“性解放”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6-13 02:23:36
在某些人眼中仍是“孩子”的他们,却做出了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事,爆出各种各样奇特的“准则”。
有人说,当前社会“性已越来越不是问题”,人们已不再把性当作罪恶,而视之为人性的核心。在中国“性”也一下子从几千年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砰”的迎面撞上充满好奇和青春骚动的年轻人。对于许多现代青年而言,单纯的性的确已不是问题,而是人生理的本能需要,古老的贞节观也渐渐被开发的观念所代替。
休 闲 居 编 辑
这些青年有的是真正了解性而不再少见多怪,有的是一知半解误入歧途,有的是以其自身为目的,把性看作人生快乐的来源之一,更多的则似乎要的不都是这个性,还有性背后的东西,还有潜意识中所需要的亲密感和真诚的被爱与被接纳。
a米利(26岁):她是一位性史复杂的女性,现在一外企工作,她说:我有权利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和爱情,也同样有权利将它们当作两件事区别对待。
米利活得很潇洒。想谈恋爱(或)就去做,时机不到便一个人独守空闺,照样交友上下班,与家人相处甚欢,人缘也很好。她已有过20多个男友,每一个交往或长或短,总是一副视爱情、婚姻可有可无的样子。其中有一个与她曾爱得死去活来的,两人至今还交往甚欢,经常打打电话、写写信、吃吃饭或带上各自的情人一起结伴郊游……最近,这个男友突然向她求婚,并保证婚后给她绝对的自由。米利答应了,与他双宿双飞了几个月,恩恩爱爱很令人羡慕。男友人挺好,英竣有钱,只是不太会花样百出地哄米利。他只是一味地给她物质享受,从不去问她喜不喜欢,也不会情话悄悄说。3个月后,米利再次提出分手。“我已没了激情,才3个月耶!想着婚后我得一辈子对着一张熟透的脸,落进爸妈们那种平板的生活中,我宁愿去死!我不能没有男人,但更不想委屈自己。”
b茹琴(25岁):我是和初恋情人一起走进礼堂的。他发誓会一生一世疼我、爱我,那时我正迷琼瑶,觉得一个女孩子有人这么跟你说比什么都幸福,于是感动得一塌糊涂,便和他好了。婚后没多久,他就一心搞自己的研究去了。他爱我,也爱他的事业,他想有所成就让我骄傲。可我老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每天看着他忙,我是学文的,又插不上手,他又忙得和我说不上几句话。我觉得自己被遗忘,于是便离开了他。
我要说的其实是我和另一个人的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夜情”吧。他是一位玩具厂厂长,有一次和我们公司合作一个广告,是我负责的。他是一个很稳重、很温柔的男子,成熟、细心。对了,他也是离过婚的,还有一个3岁的女儿。我喜欢那批长毛熊,所以设计得很起劲。
后来,广告反应很好。他很高兴,请我吃了几次饭,就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联系了。
有一天,他突然打电话来,问我愿不愿意和他一起为女儿过生日。听得出,他充满期望,于是我答应了。到他家时才知道就我们俩,他女儿的位子空着,他每年都这样为女儿过一个缺席生日。边吃边聊,他慢慢开始伤感,讲他女儿,讲失败的婚姻,讲工作的艰难……我能体会他的难处。看着他痛苦的脸,我突然很想抱住他让他大哭一场,于是我走了过去……
第二天早上,我们同时被闹钟吵醒,相视而笑。我默默为他整衣服、打领带,那情景很像一对相亲相爱的夫妻,但我知道这不是真的。我们没预约下一次,以后他只是偶尔给我寄点温馨的小礼物。那一夜后生活照样进行。我原以为爱是它唯一的理由和表达,但那一夜与爱无关,它包含了彼此喜欢、同情、甚至激情和浪漫。
这群年轻人也不保守,更不打算用纯道德方式去压抑性需求。面对性诱惑他们的准则是:性是爱的需求,爱与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爱才能有性。他们在爱的道德下规范自己的性,在爱的尺度内放纵自己的需求。于是,为爱他们会“犯错”;对待“错”他们用爱去宽容。
c张莉红,26岁,漂亮、大方。在大一时她遇见一个男生,经过短暂的相识相知,便双双坠入爱河,贪婪地品尝着恋爱的欢娱。待到毕业时,两人却不得不各奔东西。
莉红认识现在的男友有一年多了,在此之前美丽开朗的她身边不乏风度翩翩的男子出现,可都被她的这段历史吓退了,“我不信奉所谓的贞操观,当时我也没错,我相信会有一个男孩子理解我、爱我,所以我从不刻意隐瞒这事。”后来,在一次公司开会时莉红认识了磊,他们开始了朋友一样的交往。磊很有才华,常常能给她很大启发;磊也很细心、体贴,对每一个朋友都那么真诚,就从那时起莉红开始喜欢他了。第一次,莉红有些为自己的过去担心了,开始问自己是不是自酿了苦酒。尽管她不认为自己不道德,但毕竟婚前性行为并非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所接受。她很痛苦,渴望见他,和他接近,又怕捅破了这层纸后结局与以前一样。她患得患失,不敢去追求眼前的爱情。莉红开始有意疏远与磊的关系,这一次“爱”使她没有勇气去冒险。就这样,两人有一个多月没联系。春日的一个下午,莉红收拾东西离开了办公室,这时电话响了。她疯了般冲回办公室抓起电话,磊的声音在那一头响起:“还在死胡同里转吗?下来吃饭吧!”原来,磊早知道了,也曾犹豫过,但设身处地的一想,换了自己没准也会一时冲动,于是便没再放在心上。他甚至在日记中写到:我爱她,就该接受她的一切。
d生于北京的佳妮,现在北方一所高校读书。她已怀过三次孕,每次都是因为她爱他。佳妮没有具体讲自己每一段失败的恋情,但也不避讳,“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爱他!爱让人疯狂,在爱这东西面前什么都是对的。”佳妮始终用一种调侃和无所谓的语气谈论自己。只在说到孩子时她略有些悲戚,“我常问自己,我还是个人吗?我知道对于孩子我不是人,可那个让我怀孕又不让我留下孩子的男人更不是人,不是人……”她说的有些激动,好像一个失手砸了花瓶的小孩恼火别人没替她及时接着.
他们也迎面撞上了性解放,却没有走向来自域外的纯感官的有性无爱的性观念,也抛弃了中国100多年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中有性无爱的传统观念,而是追求性爱中灵与肉的完美结合。他们中一部分人身上还残留着贞操观的影响,有的则是交织着情爱的冲动,也有的是真正的理智,但他们都受到18世纪有性才有爱的浪漫主义观点的影响。据香港性教育促进会副主席吴敏伦介绍,这一观点的特点是重主观、尚完美,以纵恣个人情绪为主,反对束缚个人自由的因循道德和社会法规。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男女应先有爱再去,这样才能使两性关系水乳交融,才能达到情感与精神的升华。在这里性被看成神圣不容亵渎的东西,要用爱的金杵敲下,用爱的圣盘托起。
现代社会前所未有的宽容使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社会变革又产生多元的道德标准,所以我们无权评判两种观念哪一个更道德,更符合历史潮流。但无论是支持哪一观点的年轻人,都有人或多或少因为认识误区而导致悲剧,除了上面提到的案例,我们还看到不少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到这里,我想起佳妮的一段话:当我明白了的时候,我已伤痕累累;可当我还不明白的时候,有谁告诉过我该怎么做?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