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秋,我的明月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2-24 23:05:07
我的中秋,我的明月 |
编者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轮明月:或亲情、或爱情、或友情、或豪情……这些美好的情感,像中秋的明月一样,在人们的心中闪耀着皎洁纯净的光芒。在今年的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本版摘取了几轮“明月”高高挂起,这些“明月”因被赋予了情感的力量而更显其明亮、动人。读者诸君,你的中秋如何度过?你的明月又在哪里呢?……休 闲 居 编辑
真情月光
魏雅华
小黛的爸爸妈妈,这个中秋节,你会回去看看你们的女儿,给她送去圆圆的月饼、圆圆的苹果、团圆的中秋节吗
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天是我在市广播电台主持《悄悄话》热线。
红灯在闪亮,有听众来电话了,在请求通话。导播把电话转了过来,接通了线路,我的耳机里传出一个小女孩的声音:
“阿姨,”那声音那么稚嫩。“你能帮帮我吗?”“当然,能。”
“你猜猜看,我现在最希望什么?”“什么?”“生病。”“为什么?”我大大地奇怪了,这个孩子,她希望自己生病!人们不都常说,有什么都别有病。
“我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她悲伤地说。
答非所问。“你在跟谁过着?”我问。“外婆。”
“你的妈妈呢?”“妈妈很忙,常常要上夜班。把我放在外婆家,她一个礼拜才来看我一次,她每次走,我都要哭。外婆不识字,我学习不好。老师总批评我。”
“你上几年级?”“二年级。”“语文多少分?”“94分。”“那不是挺好吗?”“可数学只得了49分。”她悲伤地说。
每当听到这种语气的声音,我心里就非常难受,这样小小的年纪,我猜,这女孩顶多七八岁,该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不知为什么,我想,这女孩一定很美丽,很乖巧,她的声音、语气,那么可爱,有几个音还咬不准。我想,她的嘴里也许缺几颗牙,有点儿漏气。
“老师批评我,罚我站。同学们瞧不起我。老师说,我的学习成绩拖了全班的后腿,我对他,又恨又怕。可他怎么就不说,班上的孩子,谁没有爸爸?谁没有妈妈!?”
她终于大哭起来,冲动得不能自已。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她哭了好一阵子,这才又呜咽着说:
“没人给我辅导功课。我不会的作业,我上课不敢去问老师,老师一见我就烦。说,看你长得聪明伶俐,你比猪还笨!他这么骂我!我死也不去问他了。同学们看不起我,我更不肯去问!现在你该明白我为什么想生病了吧?”
“是可以不去学校,不上学?”我吃惊地问。她说,“我生了病,外婆就会打电话,叫我的爸爸妈妈回来。”可怜的孩子!
“上次,放学回家,下起了瓢泼大雨。别的孩子都有大人来接,我没有。我淋着雨,流着眼泪在雨里走,有小朋友喊,快点跑呀,小黛!也有别的孩子的妈妈打了伞,让我躲在她的伞底下走。我偏不!我就在雨里走,很慢很慢地走,让雨淋,淋死了才好!”
“你病了吗?”“那天夜里,我就发起烧来,外婆哭着半夜里打电话找我妈。她什么时候来的,我不知道。等我醒来,我已经躺在医院里了。我妈拉着我的手,哭,说,妈对不起你,小黛。”
“你妈还是爱你的。小黛。”“中午,我爸也赶来了,还给我带了许多水果,抱着我,亲我,也说,小黛,是爸爸不好,都是爸爸不好。”
“你有爸爸,也有妈妈,而且他们都爱你。对吗?小黛。”“马上就是中秋节了,他们会回来看我吗?”“会。”我说。“为什么?”“他们会听到你的倾诉,被你的真情诉说所打动。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会被打动。”
“如果他们没听到呢?”“我会把你的倾诉登到报上,让他们读到。”我说。
小黛的爸爸妈妈,如果你们读到了这篇文章,这个中秋节,你会回去看看你们的与外婆在一起的女儿吗?会给她送去圆圆的月饼、圆圆的苹果、团圆的中秋节吗?
望月
申平
中秋之夜站在楼顶之上,以中秋圆月为媒,千里放飞相思,此情此景,就是今天看来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独特的浪漫
20年前的那个中秋节,我在大学里面度过。
那时的大学生和现在的大学生十分不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老”。二十六七岁的人占多数,还有30多岁上大学的。这是因为,10年浩劫耽误了我们,我们属于“不幸的幸运者”。正是因为年龄大,所以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秘密。比如我,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糖女”联系密切。“糖女”是我中学时代的同桌,后来我上大学,她参加工作进了糖厂(因此称之为“糖女”),临别时我们便“私定终身”。因为年龄的原因,那时的大学生在家乡暗结连理的很多,甚至还有偷偷结婚的。
既然读了大学,又是学中文的,当然要寻找一点浪漫。中秋前夕,同寝室几个已有对象的男生,就想到了一个浪漫的主意,便是在中秋之夜与远方的恋人共同望月,寄托情思。
那时的通讯手段主要靠信件,所以大家都提前将信发出去,约好了时间。于是屏心静气,只等中秋之夜的来临。
中秋节在盼望中姗姗而来。晚上,学校给每位同学都发了月饼,吃完月饼,大家便不断到窗口去看,说月亮怎么还不出来啊!后来有一个人说:咱们不妨到楼顶上去吧。于是一声唿哨,就都爬上了教学楼的楼顶。
大家上了楼顶才明白,其实月亮早就出来了,不过是被楼群挡住了而已。大家欢呼雀跃,随后便各自分开,寻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各自开始静静地望月。
这真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场景:几个半老不老的大学生,中秋之夜站在楼顶之上,以中秋圆月为媒,千里放飞相思,此情此景,就是今天看来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独特的浪漫。
我伫立月下,抬头仰望,月亮圆润无比,清辉洒满人间。这时头脑中便出现了种种想象,想象月亮便是“糖女”的脸,想象自己化成吴刚到月宫中和化成嫦娥的她相会……这时便又有许多动人的诗句在耳畔响起,咦,是谁带头念起苏东坡的著名词句来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先是一个人念,最后大家都念起来,念到最后时,语气竟有点哽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年中秋节的那轮明月,就这样伴着我们的缕缕情思,不可磨灭地嵌入我们的记忆深处了。
我方望月情况如此,过了一个星期,对方望月的情况也反馈过来了。“糖女”在信中告诉我:中秋的晚上,家乡却是阴天,她在外面整整站了一个晚上,也没有看到丁点月亮的影子,为此她急得要哭,但是她后来想明白了,天上无月怕什么,只要心中有轮明月,照样可以“千里共婵娟”。“糖女”说得真好,我当即回信表扬了她。
20多年以后,我和“糖女”站在异乡再次望月,明月依旧,清风依旧,但我的同学、我的亲人和朋友却早已天各一方。我们共同默默地祈祷:愿天下好人永享婵娟。
月到中秋
何立伟
中秋的月亮,是中国人的月亮,是激发出中国人最美的情怀的月亮,是叫普天之下的中国人起同一种秋思与同一种夙愿的月亮
快到中秋了,仰起头,想起月亮来。
古人写望月生情的诗,流传最广、最琅琅上口易记易诵,当属李白的《静夜思》。五言绝句,短短二十个方块汉字,把游子思乡的意绪表达得最为淋漓真切,只要是华人,不管他在世界任一角落,谁不会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样一种皎洁的情感,穿透几千年时光,如水一样流到你心头,焉能不感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感怀跟怅望,其实无古无今,昨日的感怀亦是今日的感怀,今日的怅望亦是昨日的怅望。时间上的情感之水,是任你抽刀亦斩不断的。
李白存世的诗有千余首,有人统计过,其中有327首就写到了月亮,除了这首《静夜思》,另有一首《关山月》我亦是特别喜欢,起首一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气势磅礴,令人为之一振。但写月仍是为了写情,因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所以李白在最后两句里写的是“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戍边的人,望到明月而渴念和平,渴念家园,油然生出的是让后人也叹息的叹息。
李白这两首诗,异曲而同工,都是怀乡之咏。并且怀乡之咏又都是由月亮引起的。
从中国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里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始,多少诗人望月兴叹,写出了让人击掌的千古绝唱来,杜甫的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商隐的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苏东坡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晏几道的是“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有些诗人名气并不特别大,但是一写起月华来那亦是了不得的大气,如我年轻时很喜欢的中唐诗人戴叔伦的一首《调笑令》,其中的下阙是“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让人觉得美,亦让人觉得愁。王建的七绝诗《十五夜望月》里更是有佳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亦是人同此心,心同此情,情到深处,不能自已。
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到抬起头来,在无边清辉里要起一脉秋思。范仲淹道:“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那秋思里是千里之外的友朋亲人,千里之外的家国故园,是伤高怀远,是游子望乡。无论如何,在中秋之夜,月圆之时,我们中国人的感情是要有一回大的喷涌,如同万家烟花,腾空而起,耀目耀心;亦是我们中国人与历史上的先贤同现世上的亲友的一次辽远的精神大聚首、情感大交融。这就是中秋在时间上同空间上的意义,这就是中秋月圆,百千年来人人皆要起秋思的所在。
南朝无名氏的《子夜秋歌》里咏道:“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所以中秋赏月,主题其实就是寄情。此情即是亲情、友情、乡情、袍泽之情、民族之情以及思古追今之情。一轮皓月,与中国人的诸多情感丝丝相联,化作明光千里,闪烁温润人间。只怕世上再无一物,有如明月一般寄寓了中国人如此之多又如此之美的情愫。
我一个老友在美国,去年中秋时来了封伊妹儿,说他从热闹的纽约搬到了威斯康星州的一个乡下,很美的地方,旁边就是一个高尔夫球场,放眼一望,绿色一片。他说一切很好,就是中秋来了,望到月亮,想起故乡的人与事来,竟夜不成寐。人都是有根的,乡土的根,文化的根,血脉的根,情感的根,永生不可摆脱。中秋月圆,游子便从这些“根”上生出了诸多的感念同幽思,他或许知道,亦或许不知道,作为生命个体的他,此时此刻的感念同幽思,亦正是月光之下全球所有华人所共有的感念同幽思。谁都在“仰头看明月”,谁都在“寄情千里光”,谁都在“但愿人长久”,谁都在“天涯共此时”。
中秋的月亮,是中国人的月亮,是激发出中国人最美的情怀的月亮,是叫普天之下的中国人起同一种秋思与同一种夙愿的月亮。明月在天,和光一片,人在清辉里,慈眉善目,胸臆旷远。思念他人,亦被他人思念,祈福他人,亦被他人祈福。只此一刻,真是光明世界,和而大同。
快到中秋了,月亮要圆了,我们在李白跟苏东坡举头的时候也要举头了,古人无数,今人无数,仿佛要变成一个人了,满眼是月光,满心亦是月光了。
月亮正圆
张真宜
当听到一声婴儿啼哭时,水银般的月光,已透过北方农村住房特有的薄薄窗格纸,流进屋里,顿时满屋生辉
近年学写旧体诗,每有新作,常拿给也略懂此道的妻子看,征求她的意见。一次闲聊中,我问她在我所写的诗中,比较喜欢的是哪一首。她说比较喜欢七律《与战友薛君阔别三十年后重逢感赋》。尤其喜欢其中的颔联“天长岂阻同迎月,地远偏伤独倚栏”。因为它也反映了我们俩人相当长时期的苦涩境况。
1964年我结婚后,在天津驻军某部工作,妻子在白洋淀某镇医院当医生,两地分居长达10年,聚少离多。每当中秋佳节,皓月当空,千里可共,但我与妻儿远隔异地,月圆人不圆。这时,只好把两地相互思念之情寄托在“同迎月”上。
1968年的中秋节,恰好是星期天。我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请了两天假赶赴白洋淀。由于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交通条件很差,只不过是300多公里的路程,候车、乘车、转车、坐船,就耗去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到达妻子工作的小镇时,已是中秋节那天的中午了。心里暗暗庆幸,终于在月圆之前可与家人团聚了。然而,当我踏进镇医院时,院长告诉我赵北口村一产妇难产,妻子去接生,已走了一个多小时了。真是当头给浇了一盆冷水!赵北口村在白洋淀中间,距镇医院10多华里,无旱路可走,往返均须乘船。由于病人是难产,妻子什么时候回来很难说。
我吃了午饭后,毫不犹豫地赶到渡口。由于错过了到赵北口的班船时间,只好雇只小船,到达赵北口时已是下午4点多钟。产妇家热情地接待了我。妻子正采取措施为产妇接生。
当听到一声婴儿啼哭时,水银般的月光,已透过北方农村住房特有的薄薄窗格纸,流进屋里,顿时满屋生辉!“是个男孩,母子平安”,妻子的声音扫清了主人家所有人的愁容。
主人家为了表示对我妻子的感谢,也感谢我这位解放军为他们带来了大喜,把饭桌搬到院子里,端出早已准备好的鱼肉菜肴和刚刚出锅的饺子,斟上自酿的高粱酒;我则拿出从天津带去的月饼,宾主频频举杯,共贺中秋佳节,庆祝小生命降临人间。顿时,阵阵欢笑声,随着月光,流进淀里,与浩淼的微波融汇在一起。
主人赵伯,年近花甲,性格豪爽,乘着刚抱孙子的喜悦和酒兴,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起了一段当年身为雁翎队队员时的往事。
雁翎队,是抗战时期活跃在白洋淀名闻遐迩的一支水上游击队,常给在冀中平原进行大扫荡的日寇以沉重的打击。当时的赵北口村是雁翎队活动的集结点,临时的医疗站就设在赵伯家里。说是医疗站,其实只有一男一女两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当时赵伯的任务是安全护送来这里治疗的雁翎队队员。他多次利用芦苇这一天然屏障,划着小木船,巧妙地与敌寇周旋,甩开堵截、追杀,先后安全地护送伤病员达200多名。因此,赵伯受到了雁翎队领导的表扬,并立了战功。谈到这里,赵伯眉飞色舞,情绪激昂。我们深深地被他的英雄气概和自豪感所感染。
这时,明月高悬,万里无云,微风轻拂,传来了芦苇的瑟瑟声和轻轻的波涛拍岸声——好一个美丽的中秋节!
翌晨,产妇的丈夫划着小木船,沿着当年雁翎队活动的路线,把我们送回到镇医院。随即,我匆忙地踏上了归途。
月光·烛光
方子
皎洁的月亮圆了很多回,中秋的月饼也是越做越精致、越卖越昂贵。我们也算是“阅饼无数”了,可是,无论怎样,我都忘不了十几年前妈妈切的那块月饼
妈妈打电话来,说是中秋节快到了,要“空投”一盒我们最爱吃的“苏式火腿月饼”来。“空投”就是邮寄的意思。妈妈爱开玩笑,经常脱口而出些怪词,虽然怪却都很切题又生动,所以我们家有一本专门为她准备的“吴老师语录”,只要她一有空前绝后的怪词出现,我和弟弟就赶快写进去,以备今后写作文时不劳而获。离家这么多年了,每到中秋将近,妈妈都会“空投”一盒“苏式火腿月饼”来,而每当举杯邀月品尝难得的苏式月饼时,儿时中秋的快乐便跃然眼前。
我们很小便随父母下放到小县城,从记事起就没准点在晚饭的饭桌上见过他们,有时候甚至是好几天都见不着他们,不是开会就是画宣传画、画样板戏的布景,要不就是出差,总之是比干革命打鬼子还要忙。我和弟弟从小就很自立,我做晚饭弟弟洗碗,然后对着父母上班的文化馆方向发一会呆,讨论些小孩间无聊的话题就上床睡觉。每每见到隔壁人家的小孩晚饭后和父母在竹床上乘凉聊天,听大人讲鬼怪故事,吓得直往妈妈的背后躲,心里就羡慕得要命。可是因为自尊心太强,任邻居怎么喊都不会跑过去凑热闹,还装出很勇敢很无所谓的样子来,只是心里在小声地嘀咕是不是我们的父母根本就不喜欢我们。
天凉的某一天,邻居们都欢天喜地地忙活起来,一下班就拖老带小地跑去排队买各种凭票供应的食物。小孩子们还用红色的玻璃绳编了好看的小网兜挂在脖子上,里面装着煮熟的鸭蛋。这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那一天是中秋节,所有离家的亲人都要赶回家吃团圆饭。而我们的父母已经出差三天了,我和弟弟也吃了三天的咸菜泡饭。
关上门大哭一场吧,可是又不希望邻居们可怜我们,于是和弟弟躲在屋里做老式的游戏。
让我们惊喜万分的是,爸爸妈妈竟然在晚饭前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了!并且带了一大篮子菜,虽然没有新鲜的鱼、肉,可是那几根香喷喷的灌肠和皮蛋都是我们平时想也不敢想的美食!更何况,妈妈还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圆圆的点心,告诉我们那叫月饼,是专门在中秋节才能吃到的点心,而且是最好吃的“苏式火腿月饼”。我和弟弟兴奋得疯了一样,又笑又跳,爸爸妈妈也是乐得合不拢嘴。爸爸又从包里拿出一个红纸做的小灯笼,把一根蜡烛点燃了放在里面,灯笼的光一下子温暖起来,把我们的脸映得红彤彤的。弟弟大叫着提着灯笼出门找邻居小孩炫耀去了。妈妈笑着说,那个灯笼是爸爸出差时每天画完布景赶着做的,弄了整整三个晚上呢。
饭后,我们终于像邻居一样搬出竹床,一家人躺在上面看月亮看星星,那个晚上爸爸给我们讲了好多星座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我和弟弟估计都没听进去,就躺那儿一个劲地乐呢。那种骄傲和快乐现在讲起来依然会和弟弟开怀大笑。
快睡觉的时候,妈妈才将月饼拿出来,她用小刀很细致地将月饼切了很不对称的四份,两块很大两块很小,不懂事的我们当仁不让地拿了大的来吃,平常连块糖也吃不上,如此美味的月饼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月亮里面的美食。我们细细地一丝一丝地品尝,直嚼到最后一块小小的火腿肉没有味道才咽下去。
之后,父母仍然很忙,可是只要是过中秋,他们都会从各地赶回来,并且一定会带回来一块火腿月饼。
十几年过去了,皎洁的月亮圆了很多回,中秋的月饼也是越做越精致、越卖越昂贵,我们也算是“阅饼无数”了,可是,无论怎样,我都忘不了十几年前妈妈切的那块月饼,那种美味至今还萦绕舌尖,回味无穷。更忘不了爸爸做的红灯笼点燃时,映照在我们全家脸上的幸福的烛光。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