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消除不良心理暗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4-25 10:16:18
从全国上下致力于控制禽流感疫情开始,到武汉“商职医院”大年初一的那场火灾,造成了部分人心理的恐慌与不安。这种恐慌不安的心理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如34岁的刘先生原来一向生活严谨,凡事追求完美,并特别注重饮食的营养搭配,每日必须食用鸡蛋一个、牛奶一杯,现在不但不敢吃鸡蛋,就连听到“鸡”字都会全身起鸡皮疙瘩。这种情绪状态也影响到他的睡眠
,使他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而在某政府部门工作的张女士情况就更不妙了,她自从听说“商职医院”大年初一的那场火灾之后,不但产生了高度的警觉性,还引发和加重了她原有的一些强迫性行为症状,每天无数次检查煤气是否漏气,检查门窗是否锁好,检查电源插头是否安全等等。这种过度的重复行为使她筋疲力尽,常常是下班回家后担心单位的安全,然后又回到单位检查;到单位上班又担心家里的安全。若是不重复这些行为与动作,她内心的恐慌与不安全感便会加重。
不同的心理暗示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事件在不同心态的人群中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对禽流感疫情事件和武汉“商职医院”的那场火灾,大多数人会认为这种突发的灾难性事件有两面性,一方面是事件造成了伤害性和毁灭性,另一方面也带给人反思,敲响了警钟。可是,在消极心理暗示作用下的人,常常只看到事物不良的、悲观的、灾难性的那一面,并使自己长期处于紧张、恐慌不安和悲剧性的心理状态之中。这种消极被动的意识状态会极大地阻碍人们积极的自主思维能力,使人们陷入恐慌无助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休闲 居 编 辑
不同的心理暗示会产生不同的选择与行为,并具有不同的结果。认知心理学认为,面对同样的事件,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下,人们会积极地评价和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和启发性,能够保持弹性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并由此提供更多具有积极意义的防范措施与灵活合理的行为选择。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取代不良的心理暗示,通过对事件的进一步了解,即对事件的再认识过程,重新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逐渐放弃消极悲观的不良心理暗示和不必要的恐慌心理。久而久之,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思维方式,进而成为一种好的习惯性思维,即使再遇到重大事件也能够坦然面对,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