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里"阳迫气血,则脉数;阴阻气血,则脉迟",这个数应该如何读?为什么?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4-15 18:22:58
>>>>>>>>提问伤寒杂病里"阳迫气血,则脉数;阴阻气血,则脉迟","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这2
个地方的"数"字应该如何读?为什么?请深入解释,谢谢休 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1。2处都念 数shuò指“数脉”,搏动急促之脉。与迟脉相对。《素问•阴阳别论》:“脉有阴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1。原文:
【1.1】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胜。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盛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气血和者,则脉缓;气血平者,则脉平;气血乱者,则脉乱;气血脱者,则脉绝。阳迫气血,则脉数;阴阻气血,则脉迟。若感于邪,气血扰动,脉随变化,变化无穷,气血使之。病变百端,本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凭脉变;欲知病变①,先揣其本。本之不齐,在人体躬。相体以诊,病无遁情。
这段条文解: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此言脉诊的理论依据,即平脉为什么能诊病呢?此乃一元之法,亦即太极之法。
“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现于脉,故可以脉诊。
“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胜。”此二元之法,亦即阴阳之法。以脉察气血,则“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盛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气血和者,则脉缓;气血平者,则脉平;气血乱者,则脉乱;气血脱者,则脉绝。阳迫气血,则脉数;阴阻气血,则脉迟。”“若感于邪,气血扰动,脉随变化,变化无穷,气血使之。”故脉非能诊病也,脉以诊气血也。
而气血者,病之本原也。故“病变百端,本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凭脉变;欲知病变,先揣其本。本之不齐,在人体躬。相体以诊,病无遁情。”
2。原文:
【1.2】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
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肖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
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
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
纪纲;愿为俱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
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
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
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蓄,
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
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里,
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脏腑,独见若神。为子条
记,传与贤人。
条文解: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此乃三元法,亦即三才法。
为何仲师称此三才法为“道之根源”呢?盖因三才应天地人,三才归一是为太极法,阴阳相乘是为阴阳法,太极法阴阳法主要揭示的是状态,而三才法能够揭示过程,可以更真切的了解气血变化及其所以然。
则生命过程具象活现,“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肖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
而“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气血虽见,病何以断?
断之以平,“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此脉之平也。
以平脉察不平,“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蓄,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则“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脏腑,独见若神。”
“为子条记,传与贤人。”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