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血制品的治疗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4-27 08:37:12
输血可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动力,增加携氧能力与血浆蛋白,增强免疫力和凝血功能,故输血在临床上应用甚广。随着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发展,目前提倡成分输血,包括用不同方法分离出的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及血浆中不同成分的输入,使治疗针对性增强,副作用减少和节约血源。但输血反应仍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主发热反应、变态反应、溶血反应及大量快速输血引起的循环负荷过重等。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知识缺乏;②有感染的危险;③有损伤的危险。
知识缺乏 休闲 居 编 辑
【相关因素】
信息误导。
缺乏指导。
【主要表现】
对输血过程不了解,害怕输血,认为输血危险。
对输血的目的、意义不了解,认为输血即提示病情非常严重而精神紧张。
对治疗措施不理解、不配合。
【护理目标】
输血前,病人/家属能了解输血的必要性及配血过程。
输血时,病人情绪稳定,能配合治疗与护理。
【护理措施】
向病人/家属解释血液制品已做肝病毒、巨细胞病毒、梅毒、艾滋病毒的检测,输入的血液制品是安全的。
解释供血者献血前做过血常规检查,如血细胞数目是正常的才允许献血,所以血液制品的质量是可靠的。
解释为何要输相应的血液制品,并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以消除病人疑虑。
解释输血过程中需要监测生命体征。
告诉病人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有不适,立即报告医务人员。
准备有关健康教育手册,让病人了解输血方面的知识。
【重点评价】
病人输血知识的了解程度。
对输血凝虑的减轻程度。
输血时心理反应。
二、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采集血液时,血液被污染。
输血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
供血者身体不健康。
【主要表现】
若发生感染,可出现下列表现:
突发的畏寒或寒战、发热、头痛、面色潮红。
感染相应病毒所表现的症大辩论和体征。
【护理目标】
输血时及输血后病人不发生感染。
【护理措施】
采集血制品的用具专人负责,专人保管,一套用具只能供一个供血者使用,避免医院感染。
采集血制品及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供血者每次采血前必须做血常规、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健康状况检查。
血液不输时,立即放入4℃冰箱内保存,防血液制品变质。
尽量避免利用中心静脉插管输血,如必须利用插管输血时,应注意输血后将插管中的血液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避免插管感染。
监测体温的变化。
【重点评价】
有无感染的征象:如畏寒、发热等。
有无感染相应病毒的症状与体征。
体温。
三、有损伤的危险
【相关因素】
热源反应。
变态反应。
溶血反应。
前负荷增加。
【主要表现】
若发生损伤,可出现下列表现:
畏寒、寒战、高热。
皮肤瘙痒,可见斑丘疹、呼吸困难(因喉头水肿所致),甚至休克。
腰背剧痛、黄疸、酱油色小便等。
呼吸急促、发绀,吐粉红色泡沫痰等。
【护理目标】
在输血时及输血后,病人不发生输血反应。
病人减少了输血反应的危险,表现在及早报告输血反应的症状。
【护理措施】
血制品从血库取回时,严格三查七对,输入前必须有2人核对。
遵医嘱于输血前给予抗组胺药。
输血前,向病人/家属讲述输血过程中可能现现的反应,如有不适,立即报告。
输血前及输入全部血液制品后,将适量的生理盐水输入静脉通道,以冲洗静脉通道。
输入后15min内,速度应缓慢,以每分钟15-20滴为宜,观察病人有无输血反应,如无反应,滴速增至每分钟40-60滴。
在输入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过程中要认真监测病人反应,若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道,并通知医生。
若出现溶血反应,则:①立即停止输血;②准备抗休克治治疗;③监测尿量、尿色,留取血尿标本;④血制品送回血库,重做交叉配血。
若发生热源反应,则:①遵医嘱给予抗组胺药;②控制体温,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③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④留取血标本与所输的血送感染科作热源检测。
若发生变态反应,则:①遵医嘱给予抗组胺药;②嘱病人勿抓搔皮肤;③喉头水肿严重时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④抗休克治疗。
如发生急性肺水肿时,则:①让病人取半坐卧位,双下肢下垂;②吸氧,湿化瓶内加酒精,以降低肺泡泡沫的表面张力;③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利尿,并监测尿量;④安慰病人,稳定情绪,必要时给予镇静剂;⑤监测血压、脉搏、呼吸。
【重点评价】
有无输血反应的症状与体征。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