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苦豆子的古籍摘要
人气:
35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4-27 11:34:03
>>>>>>>>提问休 闲居编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别名】苦豆根、苦甘草[西北]
【来源】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以全草、根、种子入药。全草夏季采;根、春秋采;种子秋季采,晒干或鲜用。
【形态】落叶灌木。枝多成帚状,密皱灰色伏绢状毛。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15~25枚,两面被绢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2~15cm;花密生,黄色。荚果串珠状,密被细绢状毛。种子卵形,淡黄色。生于田边、路旁、草地及河边。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及西藏等省区。
【性味】苦,寒。有毒。
【主治】清热利湿,止痛,杀虫。
全草: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种子:用于胃痛,滴虫性肠炎,白带过多;外用治疮疖,湿疹,顽癣。
【用法】全草0.5~1钱,种子3~5粒,研粉吞服;外用适量,研粉煎水洗,或干馏油调配10%软膏外擦患处。
【药理】槐果碱40~60mg/kg×8~13d,灌胃,对小鼠宫颈癌、小鼠肉瘤、淋巴肉瘤1号的抑癌率分别为45%、31%、32%和56%,对大鼠瓦克癌瘤的抑瘤率为27%。对腹水瘤和小鼠白血病的试验,结果是槐果碱30~60mg/kg×6d腹腔注射对荷大鼠的生命延长率为36%~55%;25mg/kg×7d腹腔注射对荷小鼠肉瘤、小鼠艾氏腹水癌小鼠的生命延长率为26%~50%;60mg/kg×5~13d灌胃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网状细胞白血病则无效。
【临床】用于治疗绒毛膜癌及恶性葡萄胎等。
用西豆根总碱治疗恶性葡萄胎12例,用槐果碱治疗恶性葡萄胎100例,其治疗112例,其治疗方法分为两种。
(1)全身给药;以西豆根总碱10ml(每ml含生药5g),或槐果碱200~4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4~6小时滴完,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每1疗程间隔5~7天。少数病人采用槐果碱肌肉注射,每日200mg,每日2~3次,疗程同前。
(2)局部用药:适用于阴道转移者,以西豆根总碱或槐果碱200~400mg从肿瘤结节与健康组织交界处进针,在肿瘤结节之基底部做放射注射,注射2—3次后.可同时从瘤体中心注入,每日或隔日1次,至转移结节干枯脱落。治疗结果:近期疗效,112例中获临床冶愈者97例。占86.6%,其中I期29例,Ⅱ期17例,Ⅲ期34例,Ⅳ期1例。对临床治愈的97例进行随访,结果:其中未复发健在者88例,其中3年以上者22例,2年以上者55例,其中3例(Ⅱ期1例,Ⅲa期2例)已正常分娩,母婴均健康。
用槐果碱治疗绒癌20例,用量为50~125mg(全身),25~50mg(局部),结果治愈15例(75%),有效3例(15%),总有效率为90%。
【备注】(1)本品有毒。中毒时有头晕、恶心、腹胀等症状。可按生物碱中毒解救。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一、苦豆子的生物学基本特征 苦豆子是多年生草木根茎地下芽植物,为豆科槐属植物。其地上部分春天长出、开花、结籽,冬天枯死,年复一年。苦豆子是一种耐盐植物,一般可生于含盐量<0.02% ,CI-<0.06% ,SO4-<0.1% ,HCO3-<0.02%的土壤上。除用种子繁殖外,当年生枝条冬季枯死,翌年在根茎各节由地下芽发生数条新根,经多年繁殖后,可大面积或连片丛生,自然更生能力强。苦豆子主要生长于沙土上,根茎横生,韧性大、茎木质化,为良好的沙生植物,苦豆子植物体内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糖类、有机酸、色素及生物碱。据文献报道,目前从苦豆子中已能提取分离出26种以上生物碱单体,全株味极苦。
二、 苦豆子的药用价值 苦豆子主要生物碱属于喹里西啶生物碱,一般称之为羽扇生物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作用,民间用其根治疗喉痛、咳嗽及湿疹等。经现代药理、药效学方法研究证明,苦豆子生物碱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溃疡、升高白细胞、平喘、清热、止痛、杀虫、镇静、镇痛和多种保健功效。
三、 苦豆子资源分布情况 苦豆子集中生长于我国北部的荒漠区,尤以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及内蒙古为多。在我区的盐池、灵武、陶乐等沙漠和荒漠地区苦豆子生长茂盛,分布很广。由于苦豆子为良好的抗风沙、耐盐碱植物,在我区局部地区已引起了当地农民对保护和种植苦豆子的积极性。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