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恋人 爱情要表演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4-29 08:21:19
我们常在图书馆、课堂、校园内见到背影翩然的恋人,他们在食堂里互相喂饭、在宿舍里迟迟留连。有的男生为了追求心仪的女生,在深夜的楼下放歌,也有女同学每天清早准时敲响男友寝室的房门,或是一不开心就在楼道里大吵大闹。俨然在表演爱情,私密色彩越来越淡。
谁都有选择恋爱方式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能以影响他人生活为前提。以下几位学子的见解比较典型:是固守狭窄的二人世界,还是迈入广阔的群体空间?——这是一个问题。请看各地同学的观点。
不尊重他人的恋情表达有点“可疑”
——梁光(广西电大)
大学生谈恋爱这已是无可厚非的事。学生到了这个年龄,应该自己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有更多的自由空间。
我还没有谈恋爱,当然也不反对别人的浪漫生活。可是,有些同学的恋爱方式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让人无法接受。随便试举两例。
其一:我们寝室六人共用一部电话机,按说够用了。但是我们好几个兄弟都要到别的寝室借用电话,为啥?就是因为室友小黄和小张都有女友,每天晚自习下课后,电话成了他们的专利,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谁要在这时打来电话,一晚上都吃闭门羹。等他们的甜言蜜语结束时,也近夜里一两点了。我们想给别人打个电话,都得提前跟他俩“预约”。
其二:即便是学习场所也能看到恋人亲昵的身影。有一天下午,我想去教室自习,当我推开门的时候,怔住了:一对恋人正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接吻。我只好仓惶退出。
这样的例子大家也见怪不怪了。我并不是反对别人的恋爱方式。只是,恋人们在表达山盟海誓,传递爱情信号的时候,也要考虑是否影响他人的学习和生活?说到底,学校是学习的公共场所,并不是两个人缠绵的爱巢。食堂里互相喂饭、或在伴侣的宿舍赖着不走,这些看似对爱情的执著,实质上表明了一种幼稚心理。这能代表你对爱情的承诺和忠诚吗?
真正的爱情包含了对对方的理解、尊重和爱护。我认为,它应当是对他人的尊重、友爱的升华,是你对他人爱心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不应当只停留于浮华的表演。假如你的感情表达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这种爱情本身也带有自私成分,不但颇为“可疑”,而且也不足取。因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我们的亲密只有我们看得见
——陈磊(武汉大学)
台湾流行一首歌的歌名让我印象深刻,叫做“我的温柔只有你看得见”。描摹的是热恋中的小女人,只愿意在心爱的人面前表现自己娇羞柔情的一面。我觉得将它略做修改,也同样适用于校园情人的恋爱方式:“我们的亲密只有我们看得见”。
有句话很经典,“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又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而在校园里,却总有些恋人在“反解”它。
他们认为“我们的爱情是全人类的事”。当校园恋人在草坪上热情拥吻时,也让路人在视觉上分享了他们的“亲密接触”;当男生声嘶力竭发出“求偶信号”时,也让整栋楼的女生被迫接收了噪音;当恋人为本该私自解决的小纠纷大吵大闹时,周围同学也卷入断不了的“家务事”中。
他们却全然忘我、投入其中,视别人的存在为无物。许多女生有电话煲粥至深夜的习惯。她们在长达几个小时的“你爱我我爱你”的叙说中,却忘记了全寝室的室友也都在倾听他们“爱的呼唤”,并久久不能入眠。
每每我在校园里遭遇上述尴尬时,脑子里总是冒出那首歌。为什么我们的爱情要让大家都看得见呢?是需要赢得周遭羡慕的眼光?还是他们天生就有表演欲望,需要将浓烈的感情予以公示?抑或是情到深处,忽略了他人的存在?我觉得都有可能吧。
也许有人会说我这是酸葡萄心理,其实不然。我一直认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感情表达方式。无论是甜如蜜的还是淡如水的,不需要周围人去指摘和评判。可是,当校园恋人影响到我的学习生活时,我的心情又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有些人是我的好朋友,看见他们恋爱甜蜜我也欢喜,并常常提醒自己应该多一分宽容,但另一方面,自己正常的生活轨迹被无故打断,心里又多了一分无奈、委屈甚至气愤。
我觉得,校园恋人应该在他们身边画一个圈。在二人世界里,这个圈可以尽情扩大;在公共空间里,就要适当缩小范围。这样,校园恋人既不会把自己的私密空间拓展到他人的生活领域,同时也拥有了自得其乐的小天地。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刘亚辉(北京大学)
记得曾经有过关于“是否应当在校园餐厅里禁止互相喂饭”的讨论。相信很多人在哑然失笑的同时,更为校领导的万般无奈而深感同情。如今,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张扬的恋爱行为似乎已成为一个影响同学之间关系的普遍问题。
如果能出台一个“大学生恋爱细则”,也许就没有那么多的麻烦事了。可惜,这不现实。所以,这个问题只能交给民间———让学生自己来解决,使绝大部分学生在做法上形成共识。
这个共识是什么呢?我想讲一个听过的故事。
一个中国人在法国开车,突然前面的车都停了下来。他向前一看才知道,原来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正在马路中央忘情地亲吻!这个中国人气恼地请那对情侣离开,哪知道一位司机冲他嚷了一句:“先生,难道你没有年轻过吗?”———这是法国人对情侣们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的行为的态度。那么,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我们能持同样的观点吗?我想是否定的。
首先,大学是学习的场所,如果只有情侣们的方便而没有其他师生学习、研究和休息的方便,那大学就谈不上办学宗旨了。其次,拥抱、抚摸、接吻等带有性的色彩,对个人来说是很隐私的事情,不宜张扬在外。再次,中西有别。总的来说,西方人表达爱意更直接、奔放,而东方人则倾向于委婉、含蓄。这两种方式无所谓孰好孰坏,只是在中国的环境下,为何偏要“入乡不随俗”,弄得大家都别扭呢?
也许反对人士会说,中国人的观念和行为有待开放,表达私人情感没错。这种说法是对的,但和校园情侣的张扬行为性质不同,至少这种行为不应影响到别人的实质生活。而且,思想解放也不是没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不妨碍他人的自由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人都有探求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并通过实践去认识,但是我们总要遵从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和需要,建立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发展,得到进步和幸福。“总要找到大多数人的共同性”,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如果能确立这样的共识,我们不妨在实际生活中换位思考一下,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在整个宿舍的人都午休的时候,你就不会贸然去敲恋人的门;在教室里,你就不会随意和恋人卿卿我我了。
事实上,因为大学生恋人总是喜欢沉浸在二人世界里,和其他同学交往减少,还容易导致其他问题。比如缺乏同性朋友,对集体活动不关心,失恋后痛苦得不到有效排解等实际问题。大学生活是年轻人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人际交往总是囿于少数人的圈子,对于人格的完善不利。所以,年轻人要享受爱情的温馨甜蜜,也要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良好心态。
编者语:看过几名同学的感慨,对于校园恋情的“安全距离”,你的观点是什么呢?欢迎来信说明。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