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课,你比孩子更需要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06 19:51:46
怕生、任性、好动、焦虑,如今的小孩子们总是面临着许多困扰,仔细想想,我们小时候其实或多或少地也面临过。很多年轻妈妈的困惑是:为什么我们小时候迈过这道坎好象要容易许多,而我们的孩子要扭转这样的思维和心理,却好像很困难?
不妨上几堂有针对性的亲子课吧,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同时,你的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你也许会发现:原来你比孩子更需要亲子课!休 闲 居 编 辑
亲子课为母子间、妈妈和妈妈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提供了一个多元的沟通渠道,也许你会发现,就像每一枚硬币都有反面一样,孩子的“另类”行径,往往昭示着他有别样的天赋……上过亲子课,妈妈们获得的,除了平静,还有耐心。
对付怕生:强行突破“心理距离”并不可取
卜娟的孩子三岁半,最大的问题是特别怕生,不管是家里来了亲友还是被带到父母所在的公司去,对他人的亲近行为都避之不及。偏偏妈妈喜欢“强力扭转”女儿的这种“社交恐惧倾向”,常强迫女儿去主动对人表示友善,也鼓励同事和朋友来对女儿表现亲昵,比如,“让叔叔抱一下好不好?”“就让阿姨亲一个嘛!”小女孩会发出受辱式的尖叫:“不!别碰我!”而大人们只当是玩笑,“强行突破”之后,小女孩会一整天都气鼓鼓,而且一看到“非礼”过她的叔叔阿姨就掉过脸去,眼中含泪。卜娟叹息:这孩子心气怎么这样偏执?她这样怕生,将来如何在这社会上立足?
“亲子课”上的情境教育
亲子培训中心会把所有怕生的小孩集中到一个班上课,并让所有出席的妈妈互换小孩,由妈妈亲身扮演“陌生人”的角色。在场景练习中,老师指导说,“不要一开始就试图突破孩子的‘心理距离’”。怕生的小孩,往往特别自尊和敏感,气质多属黏血质和抑郁质,这种气质的小孩内心感受细腻,特别有想象力和情感方面的悟性,往往具备文学艺术方面的天赋。
因此,一开始表现出的戒备和矜持并非坏事,而是孩子甄别交往对象的一个过程。不要一上来就试图跟孩子有身体接触,而是可以蹲下来(这一姿势很重要,可以保证双方的眼神交流,让孩子觉得你是尊重她的),仿佛不经意地跟孩子请教玩具的玩法,请教她为何把太阳画成紫色等等……所谓亲密感,正是在游戏中形成。一会儿,孩子就与别人的妈妈玩得有声有色了。
这时节,老师适时地暗示孩子的妈妈,“你可以对孩子与阿姨的亲密表现出一点点嫉妒,不要做过头哦!你会发现这对孩子的对外交往反而起到推动作用。”可以合理地利用小孩特有的逆反心理。
“亲子课”教程关键句
★永远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替他(或她)扣上怕生、胆怯的帽子;也不要为孩子长大后的对外交往忧心忡忡。怕生对孩子而言,只是阶段性的性格特征,通常集中在3到5岁,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格外强烈,像一株刚萌生的势头很猛的幼芽。不要去折断这枝幼芽,随着对外交往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孩子的怕生行为会在5岁后消退,那个时候,他的主动会不会让你感慨他的“单纯不再”呢?
★突破孩子的“心理距离”要慢一些,对黏血质和抑郁质的孩子,要把他当成年人一样去尊重。
★想一想,如何发扬光大孩子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天赋?
对付任性:膝盖的朝向也会强调你的态度
Sunny的儿子6岁,从小跟北京的姥姥姥爷长大,快上学了才被Sunny接来上海,不久,妈妈就发现他是个要星星不能给月亮的主,尤其爱看电视和打游戏,一旦他握上遥控器或爸妈的手机,往往喊他吃饭也听不见。有一次Sunny带他去吃饭,他瞄上了邻座阿姨的新手机,非要玩里面的新游戏,结果,把人家两块电池板里的电都打完了犹不肯罢休,弄得那位正在等一个重要电话的阿姨脸色都变了。
Sunny也很头疼:要是不用“武力”缴械吧,儿子对你的要求永远置若罔闻;要是用“武力”让他停下来,天呐,底下的时间还会愉快吗?肯定是大人叫小孩哭。
“亲子课”上的情境教育
“亲子课”上的老师亲身示范如何对付Sunny儿子这般任性的小孩,老师会不由分说地跑去把电视关掉,或把手机关掉,然后,趁孩子站着发愣的两三秒钟,迅速跑到孩子面前,站直了,俯身向他,严肃地提出下一个目标,“现在我们吃饭了,请你去帮大家拿筷子!”“现在你去端菜!你耽误大家等你,要向家里所有的人道歉。”讲话的时候,不要带笑,面部表情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也不要蹲下来说话,站直后俯身向着孩子,可以代表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仪;注意语气中不要带丝毫的气急败坏,要平静,你越平静,重建权威的可能性越大;不要用商量的语气,这个时候不是发扬“民主”的时节,而任性的孩子一般极擅长讨价还价,比如“再让我看五分钟!就五分钟!”你一犹豫,就让人逮住缝隙,趁虚而入,你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记得用平静命令的语气,把孩子从电视或手机游戏上引开,对他提出要求时,脸对着他,肩对着他,眼睛平视他,连膝盖也正对着他。在心理学上,膝盖的方向正是决心的方向,如果你对孩子提出要求,膝盖却对着别的方向,孩子可能会觉察到你一刹那的迟疑,他就足以判别,要不要去“执行”你的要求了。
“亲子课”教程关键句
★任性行为的养成一般与父母亲身教养的缺位相关:家中没有“权威人物”,孩子自然任性妄为。重新确立权威的确特别难,但重建权威的确是有可能的,这就在依靠平静和决心—哪怕孩子使尽一切招数来激惹你,你也不要情绪失控。
★你说第一遍时,孩子可能背过身去,那么,你应该移到他的正面说第二遍,语调不要高,语速也不要快,记得连眼神和膝盖也正对他;孩子再别过头去,你再想法正对他。放心,如是者三,再任性的孩子也会降服。
★任性的孩子往往特别渴望“公道”,所以,如果你要求他吃饭时不可以看电视,那么,你自己也不能边吃饭边看报纸。应该制定一些奖惩规则,对所有的家庭成员都适用,确能增添孩子自觉执行“规则”的动力。由“任性小孩”到“自律小孩”,即由此开始。
对付焦虑:充满亲情的抚触是最佳“安慰剂”
李晖的儿子4岁,他的最大问题是一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会嗷嗷叫,最严重的一次,是幼儿园班上的同学抢了他的皮球玩,李晖儿子去要,对方嬉笑说,“不还不还就不还。”谁知李晖儿子“咔”一下就咬了自己的胳膊,把老师和同学吓了一大跳。老师问他为何如此,他说:“我没用,连一个球也要不回来,我恨死我自己了!”
无独有偶,李晖好友的女儿也有这促焦虑过度的倾向,为了邻居家的小孩在游乐场上不把秋千让给她,她就铆足了劲儿揿自己的手心,在那里揿出了一个绛紫印。
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小孩在0~3岁的成长阶段,都有过寄养在祖辈家中的经历,李晖是因为出国陪读,李晖好友是因为跑营销,没空管,干脆图省事,把孩子托付给了爷爷奶奶。
“亲子课”上的情境教育
当亲子培训中心的老师说,像李晖儿子这样的孩子,少的是李晖的“抚触滋养”,而他的焦虑与反常渲泻,都与心中缺少安全感息息相关时,李晖差点笑了,“你是说我应该抚摸我儿子,以解除他的皮肤饥饿,稳定他的情绪?可是,孕产中心教的那种抚触操,都是针对婴儿的呀!我儿子4岁了,哪肯赤条条地由你摆弄?”
亲子课上,老师纠正李晖的观点时说:“足够的抚触,对青春期之前的所有小孩,都是有效的,有稳定情绪的奇妙功效。”比如李晖儿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在3岁之前,对付多动:不妨让孩子的“动能”尽情释放。
“亲子课”教程关键句
★孩子从生下来一个月起,就可以做母子互动的“抚触操”,这对培养孩子的乐观情绪乃至促进他的智商与情商的发展,都大有好处;与孩子一同做抚触操前要把孩子包裹于大浴巾中,摊开浴巾,给他涂上润肤露,然后按照头部、脸部、胸腹部、背部和四肢的顺序进行轻轻的抚触,一面抚触婴儿的肌肤,一面用含笑的眼神与之交流,还可以为抚触操配上简单的歌谣哼唱。反复多次后,只要你开始哼唱同样的旋律,孩子眸中就充满跃跃欲试的光亮,其情绪也明显变得高涨。
★对于特别容易因焦虑而自责,甚至出现自虐行为的孩子来说,遇到其闹情绪的局面,先不要细问原委或指责他,先来一个大大的拥抱,同时拍抚他的背,马上可以使他变得安静下来,并乐于与你合作。
对付“动不停”:要考虑孩子是不是统合失调
庄书眉的儿子是上了大班才发现有“多动”倾向的,此时离孩子升入一年级学习不到10个月,幼儿园的老师已经开始教授拼音、英语口语和简单的算术,每节课也延长到20分钟,结果发现庄书眉的儿子不停地在下面做怪样逗引同学,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无故跑出去,到走廊上看新鲜;掌握知识的速度比同龄孩子要慢。老师一抱怨,庄书眉也着急上火,想一“海归”硕士的孩子怎能落后于人,遂自己购买补习课本,连夜加班加点,要孩子“勤学苦练”,孩子一走神,一做小动作,做妈妈的也顾不了民主不民主了,马上巴掌迎候。
结果是越打孩子反应越慢;同时其好动本能转入地下,变成“闷骚型”的,最典型的一次是庄书眉一转身,儿子即将她的高跟鞋泡水池里,当“小船”玩。
“亲子课”上的情境教育
“亲子课”上的示范令庄书眉大开眼界,也彻底颠覆了她近阶段笃信不疑的教子法则,比如,老师纠正说,多动不是因为玩得太多引起的,而是因为玩得不够造成的,在儿童行为分析家那里,多动的孩子都是感觉统合失衡的小孩,必须在游戏中让孩子重新建立感觉统合平衡,这个过程“运动量”颇大,包括把孩子投进一个充满小球的“旱池”中,让孩子随意腾挪,让这些小球摩挲孩子的身体;玩秋千与平衡木,锻练孩子的平衡能力和手脚动作协调,将孩子装入一个大布袋中,让孩子玩“袋鼠跳”;让孩子匍伏于一个大号滑板上,用腹肌控制方向和速度,同时四肢滑动,借助滑板的滚动,像海豚一样四处“畅游”;还有,每个孩子发一个大号羊角球,令孩子骑坐在球身上做操……凡此种种,很有点像“儿童乐园”,庄书眉的儿子,很快就变成了“亲子课”上的最积极的学生,根本不需要妈妈好言哄劝才肯“上学”了。
对付多动症除了感觉统合练习外,还有其他方法,比如用“音乐疗法”。选固定的一两首乐曲,来形成注意力集中的氛围,反复练习后,一放这首乐曲,孩子就知道该讲故事了。老师们还教会庄书眉:不到万不得已,别急于让好动的小孩,沉浸到读书写字这样极静的环境中去,可以采用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心理的“控制手段”,如,妈妈讲故事,孩子复述故事;妈妈讲的故事可以录下来,来对比孩子是否注意力集中,是否有精彩的发挥;讲完故事来提问,每次可以问不同的细节,逐渐让孩子养成凝神贯注的习惯。纠正好动行为,不能用“雷霆手段”,而是要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落到细微处。
“亲子课”教程关键句
★凡孩子特别多动、胆怯、学习能力差,要先考虑在感觉统合方面是否有欠缺,除心理疏导外,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也是必要的,差不多所有的感觉统合训练都要安设一个“保护方”,而由妈妈来担当这个“一对一”的保护方,不仅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也使母子亲情更为近密。
★不同的针对多动儿童的方案,在某一特定的儿童身上,功效有优有劣,这就需要妈妈回家后反复实践、细心观察,以便在下次上“亲子课”时,将反馈情况告知老师,以帮助老师及时调整“亲子教程”。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责任编辑:Alice)
来源:好管家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