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治疗黄褐斑??????????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16 08:30:37
>>>>>>>>提问休 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黄褐斑是怎么形成的?
从根本上说,黄褐斑是因为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废物沉积于面部而形成的。再加上日照时间过长,容易造成黑色素沉积,表现为黄褐斑的产生和加深。
如何去除黄褐斑?
要想从根本上去除黄褐斑,必须从调整内分泌入手。
导致内分泌失调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情绪、情怀不畅,肝气不得正常疏泄,气滞血淤等,加上每月例假,造成气血流失,也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失眠;饮食不规律;劳累等生活中的很多因素也都会引起内分泌失调。
针对这些原因,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服用一些调整内分泌的纯中药保健品来调理,通过化淤通络、改善循环,从而调整内分泌,消除体内淤积,使人体机能恢复到良好的生理状态。
当然,还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科学饮食,多吃水果,饮食以新鲜蔬菜及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为主。另应注意降温、多喝开水,以补充体内水分。
女性要懂得关爱自己,调整内分泌,远离乳房肿块、子宫肌瘤、黄褐斑的困扰,要从平时做起。服用一些对症的中药保健品,就可以远离痛苦,可以尝试吃一些抗氧化剂的保健食品,比如说,维生素E,或者是β-胡萝卜素软胶囊,蕃茄红素,芦荟胶囊,都可以改善,但是不要期望马上见效,因为你的黄褐斑不是器质性病变,所以不要指望药到病除,而是逐渐调理才能好的.另外,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日光暴晒,有病因者尽量去除病因。由避孕药引起的黄褐斑,应停止服用,但在短期内不一定消退。
1.全身治疗 口服大量维生素c,每日1~3g,或维生素c2g静注。维生素c能将颜色较深的氧化型色素还原成色浅的还原型色素,并将多巴醌还原成多巴,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2.局部治疗 局部外用与口服药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1)脱色剂
1)氢醌类制剂 3%~5%氢醌霜、2.6叔丁基对苯酚霜、10%~20%氢醌单苯醚霜及3%对苯二酚单丙酸脂,局部外用可有效。氢醌主要阻断被酪氨酸酶催化的从酪氨酸到多巴的反应过程,减少黑素的形成,也就是阻止酪氨酸氧化成二羟苯丙氨酸(do-pa)而有效地阻止黑色素的生成。氢醌霜不要涂擦损害附近的正常皮肤,也不要用的太多,以免使皮肤颜色斑驳不均匀。极少数病人可以过敏而发生皮炎。20%氢醌单苯醚(monobenzyl ether of hydioquinone)乳剂或软膏可应用,在皮肤内变成氢醌起相同的作用,对顽固病例可能有效,应注意易引起过敏和不均匀脱色或永久性脱色。
2)维甲酸制剂 用0.1%维甲酸、5%氢醌、0.1%地塞米松放入亲水性软膏或配入等量丙二醇酒精溶液中(溶液必须新鲜配制)。每日外用2次,治疗开始时常有红斑刺激现象,约4~6周后可使色素明显减退。
3)2~5%双氧水外擦也可脱色。
(2)遮光剂 在治疗黄褐斑时,合并使用遮光剂以加强疗效。遮光剂可防御紫外线光和可见光,从而保护皮肤免受损伤及防止色素沉着。
1)对氨基苯甲酸(paba) 易吸收中波紫外线(280~320nm)。以5%paba的50%~60%酒精溶液最有效,注意可引起过敏。目前已用于临床。
2)水杨酸苯酯(又名萨罗,salol) 常配成10%乳膏外用。
3)二氧化钛 5%二氧化钛霜剂外用,有防晒斑的作用。
(3)抗皮肤衰老剂
1)1%维生素e霜 外用维生素e能抑制自由基诱导的脂质过氧化,防止皮肤衰老和色素沉着。
2)15%沙棘乳剂 是由沙棘果实中榨取的一种混合植物油加乳剂基质混合制成。沙棘内含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及多种氨基酸,具有抗衰老和减轻色素沉着作用。
3.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对不同患者应辨证论治,对肝郁气滞型可用疏肝理气活血之法,方剂有消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虚型以二陈汤、四君子汤加减。肾虚型以六味地黄丸加减。
黄褐斑的患者多为肾阴虚,可用杞菊地黄加黄柏、陈皮汤为主进行治疗。活血化淤、疏肝理气,用血府逐淤汤、桃仁四物汤。
【病因学】
病因不清,常认为与内分泌功能改变有关。见于妇女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者及其他因素。妇女妊娠期的黄褐斑(chloasma gravidarum,妊娠性黄褐斑),开始于妊娠3~5个月,分娩以后色素斑渐渐消失。面部色素沉着可能是由于雌激素与黄体酮联合作用,刺激黑色素细胞,而孕激素促使黑素体的转运和扩散,增加了黑色素的生成促使色素沉着。
也见于慢性胃肠疾病、肝病、结核、癌瘤、恶性淋巴瘤和慢性酒精中毒等。长期应用某此药物如苯妥英钠、冬眠灵、避孕药均可发生黄褐斑。此外,强烈的日晒、化妆品的应用也可诱发黄褐斑。黄褐斑也见于未婚、未孕的正常女性或男性,其原因不明。
【病理改变】
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噬黑素细胞有较多的色素。真皮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许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皮损为淡褐色或黄褐色斑,边界较清,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于眼眶附近、额部、眉弓、鼻部、两颊、唇及口周等处,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97718.html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