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的四种性别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22 08:44:08
按照过去学术界的说法,在生物学以外的第三性征中,只有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两种性别划分。比如,人们把积极、独立、有行动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是控制和专断的特征赋予男性;而把充满爱心、关怀并支持、鼓励他人,同时也是脆弱和感性的特征赋予女性,而这两种性征的对立性比较高。
从现在的研究看,这种分类已被打破。从第三性征的角度讲,可以有四种人:第一种是刻板印象中的典型男性;第二种是刻板印象中的典型女性;第三种是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都非常突出,也就是“双性化”程度较高的人;第四种是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都不明显的人。在现象学上,后两种都可以表现为中性,然而从个人的发展来看,第四种是性别发展尚未成熟的表现,不具有积极意义。休 闲居 编 辑
姚萍介绍,研究表明,从世界范围来看,出现了两个明显现象:一是第三种人越来越多了,二是第三种人的社会适应性最好。这种人在某些场合能表现出典型男性特征而在另外一些场合能表现出典型的女性特征,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把这种能力看作一种弹性,认为这样的人更加人性化,是拥有更多余地,更大空间的人。
台湾畅销书作家吴若权把这样一种性别定位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跳跃的、过程化的东西,它会针对不同对象寻找平衡。”它与传统的“男人婆”不同:“男人婆”是僵化而局限于行为层面的,而表现为中性化的雌雄同体是思想层面的。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