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工夫茶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6-22 08:24:00
我的故乡在美丽富饶的闽南,在少年记忆中,故乡的工夫茶、茶间给我留下抹不掉的印记。
故乡人是在工夫茶的海洋中泡大的。小时候看着大人们津津有味地品啜酱油般的工夫茶,我不禁感到好奇。我曾备足喝中药汤的勇气,皱着眉喝下去,方觉得并不恐怖,那苦过之后便充满着回味无穷的甘香。我们闽南人把工夫茶看成比米还重要,婚丧喜庆、敬老尊贤、交朋结友、和解是非等等无处不是以茶当先。所以,把茶冠于米之前,称之“茶米”。
休 闲 居 编 辑
工夫茶据说是缘起渔家人总结了日常吃鱼腥味重,容易引起胃肠不适,需用浓茶解之等经验而诞生的。到后来,人们把它当作一种乐趣,一种嗜好,一种民风。即使贫困年代,肚子缺少油脂“生了锈”,故乡人也热衷此道。不少茶瘾君子不喝一泡工夫茶反而睡不好觉。一些外地朋友问为何茶冠“工夫”,莫非与武功连襟?其实非也。我们习称有学问有技艺为“有工夫”,因为品工夫茶须一整套精巧的茶具、独特的技艺、奇趣的礼节、幽雅的氛围。茶谚云:“文章风水茶,识货没几个”。这说的是品工夫茶的学问。我接触过许多老茶人,他们很讲究工夫茶的三要素:一茶二水三火。水以山泉最佳。燃料以无杂烟味木炭为上乘。茶叶是闽南特产的半发酵乌龙茶。装壶前要先用沸水烫壶,喻之“贵妃淋浴”。然后,装足六七成茶叶,须搭配1/3茶末放中层才显得茶味香浓,近壶嘴应放叶茶以防阻塞,此道工序谓之“观音入殿”,冲泡时水壶要提得高,“高山流水”才能使茶味快释放。斟工夫茶要低、快、匀、尽。匀,指的是一二三,三二一斟茶,谓之“关公巡城”。尽,指的是不留余汤在壶中,要点滴分配到各杯,谓之“韩信点兵”。茶汤不宜斟过满,茶谚“茶七酒八”,过满会被视为欺客。品工夫茶更有学问可言,品者三口也,若一口饮下,会被认为不雅。此时,你轻轻啜上一口,留在舌间,刹那间,齿颊留芳,疲乏顿时烟消云散。喝工夫茶要现沏现喝,有句老话说:“冷茶薄酒伤胃”,因此茶主人招呼客人饮茶总习惯说:“来,热得好!”即使三伏酷暑也不例外。
过去,故乡人居住环境、生活条件俱差,不像时下家家有厅堂、茶室。偌大的村里仅有二三个茶间,每到夜幕降临就像拥挤的车厢,各色人等皆有,满屋乌烟瘴气,一套工夫茶具也是黑不溜秋的。那一瓯瓯茶汤真是泡浸着人生的滋味,传谕着知识的营养。因而,不少茶客虽然目不识丁,而开口颇能说古道今,俨然腹有文墨。这一切无不归功茶间的熏陶。茶间主人很珍爱“孟臣冲罐”(即茶壶),像对待重点保护文物似的。孟臣冲罐是紫砂陶茶壶,古朴雅致。据说使用久了壶壁会增生茶锈,泡起茶来愈加醇郁芳香,香锈越厚,常是茶主人炫耀“茶龄长”的资本。因而连掏废茶叶也总要小心翼翼。有一次,我父亲出差,我祖母见冲罐里又黑又脏,一边叨念,一边用刷清刀刮得一干二净,父亲归家后见状脸色苍白,捶着大腿说:“母亲大人,您这一刮,比刮去我一层皮还要痛!”
≡ 查看、发表评论 ≡